近日,我院心肺功能科为两个月大婴儿在清醒状态下实施全省首例食管心房调搏术,为患儿下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
两个月大婴儿因拒乳、呻吟、口唇青紫、哭闹到当地医院就诊,ECG显示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脏超声发现全心大、室壁运动弥漫性减弱、左心功能减低,给予对症治疗,患儿心动过速不易纠正,病情危重,转入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区。
患儿入院后反复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230-260bpm,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效果不佳,心肺功能科主任医师杨丽红、主治医师王庆义为患儿进行食管心房调搏检查。为避免患儿呛咳,杨丽红从鼻腔插入食管电极导管,连接食管导联心电图,单极食管心电图清晰显示心房波、心室波,根据两者关系并结合既往窦性心律心电图,杨丽红判断心动过速为右侧隐匿性房室旁路参与的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随后采用超速刺激终止了心动过速,恢复窦性心律。这是省内首例清醒状态下进行的婴儿该项检查,为患儿下一步治疗提供了依据。医生和家属沟通后,择期行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了食管心房调搏术的诊断,并予以经导管心脏射频消融术干预治疗。
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是一项无创性心脏电生理诊断和治疗技术。它充分利用食管与心脏解剖关系密切的特点,将电极导管经鼻腔或口腔送入食管内,应用心脏刺激仪发放直流电脉冲,通过贴近心脏的食管电极间接对心房或心室进行调搏。检查时记录体表及食管心电图,以及心脏各部位的电生理参数,揭示某些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某些心律失常,还适用于不能进行运动试验的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心肺功能科 李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