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
一个充满敬意的节日如约而至
9月10日教师节前夕
我们收集了4名医者、师者说给
年轻医学生的“心里话”
有理解与包容
有嘱托与期望
一字一句
皆为真心
韩雄:转变角色,跨越式成长
脑血管病中心副主任、癫痫及发作性疾病亚专科主任、神经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作为一名资深专家,韩雄十分理解当下医学生的处境。
他说:“现在的医学生,尤其是研究生,三年时光很辛苦。时间短,任务重,要在三年内完成从学生到医生的蜕变,还要承担科研工作,这是一个很大的跨越。”
在他看来,完成角色转变很重要。“研究生已经不仅是一名学生,更是一名青年医生、青年科研工作者了。”他说,面对繁重的学习、临床和科研,身心健康是第一位,在此基础上,要主动学习、主动诊治病人、主动收集科研数据,为成长打好基础。
谈及对学生的期望,他说:“我希望他们毕业时,首先能够成为一个会看病、能看好病、用心看好病的医生。同时视野要开阔,能够在临床中发现并解决问题,要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这样才能在更高的平台施展才华。同时要保持终身学习的态度。”
最后,他像一位长辈般叮嘱道:“当医生,不可能每天都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不可能每天都鲜花铺路,会遇到风和雨,咬牙坚持,走过泥泞就是坦途。”
代志鹏:医者之心,责任之重
骨科副主任、主任医师
作为外科医生,代志鹏首先关心的是学生们的身心健康。
他说:“现在社会节奏很快,学生们面对学业、就业压力和角色转变,容易焦虑和担心。理想与现实有落差,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身体。”
他又从专业经历出发,分享了自己解决难题的历程:在关节外科,时常会遇到需要手术却担心风险的患者。“我们就想,能不能把手术创口做的更小、更微创?当我们力争提升技术,使手术微创化、精细化,减少了手术风险,患者的心理负担也减轻了。”
在成为一名外科大夫的路上,代志鹏认为,事必躬亲很重要:“所有患者,一定要亲自去看、去问、去检查、去评估,不能只看数据、看资料、看病历。”他说,外科大夫能做好高难度手术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准确判断患者能否能做这个手术或哪个手术更合适。
他对学生有三点期待:“责任感是第一位。技术再好,没有人文关怀和责任心,成不了好医生。还要有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以及建立在扎实专业基础上的自信心和乐观的心态。”
“我们很幸运生活在这个时代。”他鼓励道,只要有能力,未来可期。
李娜:从强项处思考、出发,解决难题
小儿外科护士长、静脉输液专科护士
在小儿外科,最小的患儿只有几天大,扎针问题是护理团队每天都要面对的挑战。
2016年,当常规的PICC穿刺方法对孩子们不适用时,李娜没有气馁。“孩子们好动,血管又细,我就从自己擅长的留置针入手,改良了整个流程。”她的创新让PICC穿刺成功率几乎达到了100%。
2020年,当国内出现迷你中线导管时,她立即想到了孩子们。“住院超过一周的孩子至少要扎两三次留置针,一些手术后需要大量补液的孩子,留置针可能一两天就不行了。这种新方法能让孩子们少受很多罪。”
但问题接踵而至。5岁以上的孩子适用迷你中线了,但5岁以下的小患儿血管细、配合度低,依然是个难题。李娜又开始探索新的方法。
“我尝试了颈外静脉,这里血管稍粗一些。但颈外静脉和锁骨下静脉有个夹角,导丝很难通过。经过反复摸索,我发现扎针时让患儿抬头、耸肩,导丝就能顺利通过。”
就这样,5岁以下孩子的难题解决了。可她再次发现这个方法对3个月以下的小婴儿仍然不适用,因为穿刺体位会影响他们的呼吸。
“我开始研究股静脉穿刺,借助彩超引导,终于解决了这个最困难的群体。”
从5岁以上到5岁以下,再到1岁以下,李娜一块块地拼凑着技术拼图,最终解决了0-18岁孩子的静脉输液难题。她的创新不仅减轻了孩子们痛苦,也大大减轻了护士们的工作负担。
“以前每天下午,护士站里排队重新扎针的孩子很多,现在这样的场景已经不见了。”她欣慰地说。
如今,她培养的护士都已经出师,其中4名还成为了独当一面的静脉输液专科护士。她想对未来的年轻护士们说:“遇到问题时,要从自己擅长的地方入手,多思考,多尝试。只要我们用心,总能找到更好的方法。”
于丹:四个关键词,相伴“医路”
心脏重症监护病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于丹用四个关键词表达了对年轻医者的期许:成长、信念、修为、担当。
他说:“医学中的成长,不是年资的增长,不是证书的积累,而是在一次次查房、一遍遍复盘中,培养出临床的判断力、系统的思维力和面对复杂局面的定力。”
关于信念,是在黑暗中前行的灯塔。医生这个职业永远游走于不确定与有限之间,但真正的信念来源于对医学的敬畏,对生命的热爱和责任,要靠一线工作的点滴积累来浇灌。
他特别谈到医生的修为,他认为这决定了一个医生能走多远:“如何书写病历,如何倾听患者,如何在深夜仍用温和的语气安慰家属——这些细节才是一个合格医生的本质判断标准。”
对于担当,他深有体会:“现代医疗日益复杂,你们会面对加班、失误、质疑,但你们承担的每一份压力、每一次守护,都是千万人得以生存的背后力量。”
他鼓励年轻医学生:“在成为医者的路上,你们可能会遇到困难,产生负面情绪,但这都是正常的。重要的是不要放弃,勇于克服。希望在需要担当时,你们能无惧向前,守住属于医生的责任。”
医路漫漫,荆棘与鲜花同在。四位师者用各自的经历和智慧,为年轻医学生指明了方向。他们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困难与坚持、角色与责任。正如韩雄所说:“咬牙坚持,走过那段泥泞就是阳光。”
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所有医者、师者致敬。未来的医者们,也将在前辈们的指引下,走出属于自己的精彩“医路”。(梁雅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