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药品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

时间:2009-11-20

警惕加替沙星的严重不良反应

加替沙星是喹诺酮类广谱抗菌药,通过抑制细菌DNA复制、转录和修复过程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急性鼻窦炎、社区获得性肺炎、膀胱炎、急性肾盂肾炎以及由奈瑟淋球菌引起的尿道、宫颈、直肠感染。

2006年9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通报了加替沙星引起的血糖异常不良反应。2007年1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修订了加替沙星的说明书,禁用于糖尿病患者。虽然目前加替沙星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量有所下降,但仍然陆续收到血糖异常的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且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也较为突出。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1、血糖异常:血糖异常不良反应表现为高血糖反应、低血糖反应和血糖紊乱(血糖双向改变或不规则波动),占加替沙星总报告数的1.6%。高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干、乏力、多饮、多食、多尿、尿糖,少数伴浮肿、酮体阳性或高渗状态,部分患者出现意识障碍,血糖升高幅度不等,高者升至60mmol/L以上,尤以肾功能障碍患者血糖升幅较大。低血糖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多汗、心悸、胸闷、面色苍白、乏力、站立不稳、饥饿感、肢体颤抖、抽搐、烦躁等,部分出现意识障碍,表现为嗜睡、反应迟钝、意识模糊、晕厥、昏迷;血糖降低幅度不等,低者降至1mmol/L以下。

2、其他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全身性损害和神经系统损害较为突出。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等,其中以过敏性休克最多,占严重病例报告的26.7%。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头晕、痉挛、抽搐、晕厥、意识模糊、昏迷、癫痫、精神异常等,其中以晕厥病例最多,占严重病例报告的5%。晕厥病例主要表现为短暂性意识丧失,可伴有头晕、恶心、面色苍白、胸闷、出汗、血压降低、肢体抽搐、视物不清、皮疹等症状,经分析,多数病例与患者血糖降低或过敏反应有关,少数不排除心源性晕厥的可能。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包括:呼吸困难、胸闷憋气、喉水肿、心律失常、伪膜性肠炎、肝功能异常、重症药疹等。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国家中心收到的加替沙星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为:

1、超适应症用药:临床中加替沙星超适应症用药现象较为常见,如用于胆囊炎、胃肠炎、阑尾炎等消化系统疾病,用于感冒、扁桃体炎、咽炎等呼吸道疾病,用于未明确奈瑟淋球菌引起的女性生殖系统感染,以及用于烧伤、各类术后感染的预防等。

2、输液速度过快:静脉滴注加替沙星,若滴速过快易引起局部不良反应,如静脉炎。加替沙星说明书中要求静脉滴注时间不少于60分钟,相关临床报道认为滴速以10-30滴/分为宜。病例报告资料显示,部分患者滴注速度过快,引起不良反应的发生。

3、禁忌症用药:在新修订的加替沙星说明书中,该药已明确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国家中心收到的病例报告资料显示,修改说明书后仍不断有糖尿病患者使用加替沙星并发生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报告。

4、其他不合理用药现象:加替沙星主要在肾脏代谢,其说明书中要求肾功能异常患者调整用药剂量。病例报告资料显示,部分肾功能不全患者(调整或未调整剂量)使用加替沙星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加替沙星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病例报告资料显示,一些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使用加替沙星后诱发或加重了原有的神经系统疾病,如引起癫痫发作。

三、相关建议

1、医疗机构在使用加替沙星时应严格掌握适应症和临床用药指征,参照2009年3月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加替沙星的临床应用管理,合理选择抗感染药。

2、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加替沙星的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既往病史。禁用于糖尿病患者和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慎用于过敏体质、肾功能不全、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冠心病(多伴有高血糖)的患者及老年患者。

3、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一日内两次给药应间隔一定的时间;输液时滴速不宜超过30滴/分钟,减慢滴速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警惕患者出现的过敏反应和血糖异常症状,加强用药期间的监护(包括血糖监测),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停药救治。

4、建议生产企业加强安全用药的宣传和教育,确保产品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医务人员和患者;开展加替沙星不良反应发生机制、不同用法用量下药效学和安全性的比较研究;进一步提高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

关注穿琥宁注射剂的安全性问题

穿琥宁注射剂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琥珀酸半酯单钾盐,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穿琥宁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为主。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发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约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43%;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胸闷、气促等;皮肤粘膜损害表现为重症药疹等;其他损害包括血小板减少、紫癜、急性肾衰竭等。另,2005年11月国家局曾发出通知,要求修改穿琥宁注射剂说明书,增加“目前尚无足够儿童用药的临床资料”,删除用法用量项“小儿酌减或遵医嘱”等内容。但自2006年后,国家中心仍收到相当数量的儿童用药严重病例。

二、不合理用药分析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超剂量使用

穿琥宁注射剂说明书提示:静脉滴注,一日400~800mg,分2次滴注,每次不得超过400mg。 国家中心接收的部分病例存在超剂量使用情况。

2.超适应症使用

穿琥宁注射剂说明书提示,该产品主要用于病毒性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国家中心接收的病例存在超适应症使用情况,主要表现为用于支原体感染、大叶性肺炎、扁桃体炎、肠道感染等的治疗,以及其它未明确为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三、相关建议

1.医护人员应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严格掌握穿琥宁注射剂的适应症。

2.医护人员在用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严禁用于对穿琥宁注射剂有过敏史的患者;严禁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给药期间应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则应立即停药或给予适当的救治措施。

3.鉴于目前儿童用药尚无足够的临床资料,建议医护人员应全面权衡用药利弊,严格掌握适用人群,慎用于儿童。

4.建议生产企业开展安全性研究,探究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

警惕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左氧氟沙星是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属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物。其主要作用机制为抑制细菌DNA旋转酶(细菌拓扑异构酶Ⅱ)的活性,阻碍细菌DNA的复制。本品具有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对革兰氏阴性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和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的抗菌作用,但对厌氧菌和肠球菌的作用较差。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包括左氧氟沙星及其乳酸盐、甲磺酸盐、盐酸盐注射制剂,剂型包括粉针剂、小容量注射液、大容量注射液。

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与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相关的严重病例报告在喹诺酮类品种中较为突出。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呼吸系统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为主,其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典型。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寒战、高热等,其中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分别占严重病例的27.8%、12.7%;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抽搐、癫痫大发作、意识模糊、精神异常、谵妄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多形性红斑型药疹等;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喉水肿、呼吸抑制等;其他损害主要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占严重病例的4.4%)、肾功能异常、血尿、紫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血糖异常、呕吐、腹泻等。

二、过敏反应情况

左氧氟沙星注射剂病例报告中,过敏反应问题较为突出, 临床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多形性红斑型药疹、喉水肿等。

三、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成为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因素。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为:

1.药物相互作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提示,左氧氟沙星应避免与茶碱同时使用,如确需同时应用,应监测茶碱的血药浓度以调整其剂量。而国家中心数据库中存在多例与氨茶碱合用的病例报告,但并未监测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2.儿童用药问题。左氧氟沙星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提示18岁以下患者禁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注意事项中提示“18岁以下未成年患者避免使用本类药物。”但是在国家中心数据库中不乏18岁以下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且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病例报告。

3.多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指出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在国家中心数据库明确标注联合用药的病例中,有15%以上病例联合应用头孢曲松钠、阿奇霉素、青霉素等广谱抗菌药物。

四、相关建议

1.建议临床医生使用左氧氟沙星注射剂时,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药品说明书规定用药。避免配伍禁忌;确需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时应合理选择。对喹诺酮类药物过敏者、癫痫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18岁以下患者禁用。肾功能不全者、老年患者、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2.建议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各方加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教育与宣传,充分告知医生和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警惕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双黄连注射剂是由金银花、黄芩、连翘提取物制备的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疏风解表的功效,用于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咽痛,临床用于病毒及细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的治疗。双黄连注射剂包括注射液和注射用无菌粉末。2001年11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国家中心)首次通报了双黄连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通报发布后,国家中心仍陆续收到有关双黄连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36%,多数患者治愈,少数患者抢救无效死亡;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喉水肿、支气管痉挛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药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剥脱性皮炎、重症多形性红斑等;其他损害包括肝功能损害、血尿、肾功能损害、过敏性紫癜、血压下降、视觉异常、听觉异常、抽搐、惊厥、昏迷等。

双黄连注射剂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80%的患者有合并用药,多数合并使用了1-4种的注射剂,主要为利巴韦林、青霉素、地塞米松、头孢曲松、清开灵、头孢噻肟钠等。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过敏性休克和过敏样反应,不排除原患疾病进展、合并用药、混合配伍、过敏体质、救治不及时或不当等。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国家中心收到的双黄连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如下:配伍禁忌用药,将多种药物混合配伍或存在配伍禁忌的药品先后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没有其他液体间隔;儿童超剂量用药,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事件的儿童患者中,27%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用药现象;过敏体质患者用药,部分患者存在过敏体质,或既往有药物过敏史,使用双黄连注射剂后发生严重过敏反应;超适应症用药,4%的病例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现象,如用于风寒感冒或肺气肿。

三、相关建议

1.建议医护人员充分了解双黄连注射剂的功能主治,严格掌握其适应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除临床必须使用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相对安全的口服双黄连制剂,或采用肌注方式给药。

2.医护人员在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该药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宜使用该药品治疗。有咳喘病、心肺功能疾病、血管神经性水肿、静脉炎的患者避免使用该药品。

3.建议双黄连注射剂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应用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双黄连注射剂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4.严格按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高浓度应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用双黄连注射剂,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5.对于无完善的急救药品和设备的医疗机构,慎用双黄连注射剂。

6.建议生产企业开展双黄连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配伍禁忌、相互作用等的深入研究,全面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从原辅料、生产工艺、制剂质量检验等环节严把产品质量关。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促进合理用药。

警惕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严重不良反应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是复方制剂,为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均匀混合的无菌粉末。头孢哌酮钠系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主要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起杀菌作用;舒巴坦钠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保护头孢哌酮钠不受β-内酰胺酶水解,对头孢哌酮钠有增效作用。该药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生殖系统感染、腹腔内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骼和关节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等。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突出,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为主。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双硫仑样反应等,其中过敏性休克约占严重病例报告总数的38%;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喉水肿、哮喘发作、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等;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多形性红斑、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症等;其他损害包括抽搐、昏迷、白细胞减少、凝血障碍、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心律失常、消化道出血等。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死亡病例报告分析显示,54%的患者存在合并用药情况,14%存在多种药品混合静脉滴注的情况;合并使用的药品有地塞米松、清开灵、炎琥宁、双黄连、细辛脑、疏血通、利巴韦林、左氧氟沙星、氨茶碱、阿奇霉素、脂肪乳等。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药品引起的过敏性休克(约占死亡病例的39%),此外还有猝死、呼吸循环衰竭、喉水肿等,但部分患者的死亡也不排除原患疾病进展、合并用药、混合配伍、过敏体质及救治不及时或救治不当等因素的影响。

二、不合理用药现象分析

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收到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已经引起严重不良事件。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用药期间饮酒: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可影响乙醇代谢,使血中乙酰醛浓度上升,如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日内饮酒,或者使用含乙醇成分的药物或食物,可能会出现双硫仑样反应。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严重病例报告中,用药前后饮酒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约占6%。

2.儿童用药问题:严重病例报告中,14岁以下儿童占15%以上。其中学龄前儿童(6岁以内)占14岁以下儿童的65%以上。尽管说明书在“用法用量”部分都标注了儿童每日推荐剂量,并同时说明应将每日推荐剂量“分成等量,每6-12小时注射一次”。但儿童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用药、尤其是一次用药剂量过大的问题。

3.禁忌症用药:绝大多数生产企业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说明书的[禁忌]项中指出:“已知对青霉素类、舒巴坦、头孢哌酮及其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存在过敏体质或对青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等过敏者用药的情况,并导致患者死亡的严重后果。

4.配伍禁忌用药:多数生产企业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说明书[药物相互作用]项中指出:“本品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之间有物理性配伍禁忌”、“本品与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B、多西环素、氯酯醒、阿马灵、苯海拉明、门冬酸钾镁不能混合以免发生沉淀”、“本品与安太乐、普鲁卡因胺、氨茶碱、丙氯拉嗪、细胞色素C、镇痛新、抑肽酶混合后6小时发生外观变化”、“本品与酸制剂、含胺、胺碱制剂配合发生沉淀”。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仍存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与上述药品合并用药时使用同一输液器滴注,且中间无其他液体间隔的情况。

三、相关建议

1.医护人员用药前仔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使用该产品曾发生过不良反应的患者、过敏体质的患者(包括对其他药品易产生过敏反应的患者),不宜使用该产品治疗。

2.应重视并警惕应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过程中的双硫仑样反应。医护人员用药前须仔细询问患者的饮酒习惯,对12小时内有饮酒史者或使用含乙醇成分的药物或食物者,宜暂缓使用。对于使用该产品的患者,应告知在用药期间及停药后5日内避免饮酒,或者使用含乙醇成分的药物或食物,尤其老年人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更应注意。一旦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应及时停药和停用乙醇相关制品,严重者应积极对症治疗。

3.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注意将每日推荐剂量等量分次应用,尤其是儿童患者不得一次性超剂量、高浓度应用。用药期间密切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并及时采取救治措施。

4.建议静脉给药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如确需联合其他药品时,医护人员应谨慎考虑与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时间间隔以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

5.生产、经营企业应主动、严密地收集注射用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事件的病例,并开展该品种不良反应发生机制、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等的深入研究,开展生产工艺研究,提高产品质量,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6.生产经营企业应加强药品安全使用的宣传,详细全面的告知药品安全性信息,促使医护人员在使用时关注禁忌及慎用事项,根据病人身体状况及时调整给药方案,合理使用该产品。

警惕克林霉素注射剂的严重不良反应

克林霉素又称氯洁霉素,为林可霉素的衍生物,对各类厌氧菌具有良好的抗菌作用。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女性盆腔及生殖器感染、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和关节感染、腹腔内感染等治疗。克林霉素注射剂包括盐酸克林霉素注射剂和克林霉素磷酸酯注射剂。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克林霉素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问题较为严重,主要以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泌尿系统损害为主,其中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血尿的问题相对突出。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各系统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全身性损害主要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高热、寒战等,其中过敏性休克占严重病例的15%;呼吸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喉水肿、呼吸困难等;泌尿系统损害主要表现为血尿、急性肾功能损害等,占严重病例的15.9%;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主要表现为皮疹、剥脱性皮炎等;其他损害包括抽搐、肝功能异常、恶心、呕吐、晕厥、白细胞减少、溶血、腹痛、低血压、过敏性紫癜、耳鸣、听力下降等。

二、急性肾功能损害、血尿情况

克林霉素注射剂病例报告中,急性肾功能损害和血尿的问题相对突出。数据库病例的具体分析显示,盐酸克林霉素与克林霉素磷酸酯中血尿、肾功能损害的报告数量及占各自报告总数的比例存在差异。在克林霉素注射剂严重病例报告中,明确标示为盐酸克林霉素的报告344例,其中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例48例,血尿病例48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19例;明确标示为克林霉素磷酸酯的报告33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的病例15例,血尿病例9例,急性肾功能损害同时伴血尿的病例3例。

三、严重病例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克林霉素注射剂严重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临床不合理使用情况,并且部分不合理用药问题已经是引起严重不良事件的主要原因。不合理用药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超适应症使用

克林霉素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指出,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但国家中心数据库中存在因病毒感染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的超适应症情况。

2剂量过高、用法不当

克林霉素注射液说明书中明确提示:本品可静脉滴注给药,也可肌肉注射给药。成人,剂量如下:中度感染:0.6~1.2g/日,可分为2-4次给药;严重感染:1.2~2.4g/日,可分为2-4次给药,或遵医嘱。国家中心数据库显示,超剂量使用情况严重,仅单次给药剂量1.2-6.0g者157例,占15.0%。同时,给药次数不合理情况严重,每日1次给药者868例,占83.7%,不合理的减少给药次数并增加每次使用剂量,更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而且不能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

3儿童用药问题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14岁以下儿童患者100例,占严重病例的10.0%,其中6岁以下儿童占全部儿童的59%。尽管说明书在“用法用量”部分都标注了儿童的每公斤体重的用量,但儿童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超剂量用药现象。

四、相关建议

1、建议临床医生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时,严格掌握适应症,用药前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过敏体质者慎用;严格按说明书中的用法、用量(包括用药次数和给药途径)使用,除必须静脉输液外,尽量选择口服或肌肉注射方式给药;静脉给药注意避免剂量过大、滴注速度过快、浓度过高。老年人、儿童、肾功能不全等高危、特殊人群应慎用或在严格监护下使用。使用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

2、建议相关生产企业全面分析不良反应的发生原因,对导致急性肾功能损害和血尿的机制进行研究。

3、建议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各方加强临床合理使用克林霉素注射剂的教育与宣传,充分告知医生和患者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避免此类严重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重复发生。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