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总感觉有人偷了自己钱?----原来,是疾病偷走了他的记忆

时间:2023-05-24

近日,一位朋友向我吐槽,说自己父亲前几年就开始记忆力减退,出门买菜都得写个清单,要不然记不住买啥。近半年更是“不省心”:总说有人偷他钱,每天找地方各种藏钱,藏过了又找不到,还说人偷钱……然而还脾气暴躁,甚至怀疑老伴出轨,生活成了一地鸡毛。家人很是苦恼。

听完朋友吐槽,我建议朋友赶紧带着父亲来医院神经内科做一下检查。因为他的父亲已经86岁,根据症状和年龄,我怀疑,朋友吐槽的“不省心”,是一种疾病导致的。


偷走记忆的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在省医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后,医生通过病史和相关检查,诊断老人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也就是大家俗称的“老年痴呆”。目前,患者病程已经进展到中度阶段,医生建议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治疗,并辅以抗焦虑、抑郁药物,叮嘱家人加强日常照护和心理疏导。到此时,朋友和家人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父亲变得“不省心”“爱找事儿”,而是疾病悄悄找上了他,偷走了他的记忆和健康。


有些人会觉得不以为然:不就爱忘事儿吗,老人年龄大了“老糊涂”很正常,不用管就行。其实,这种观点是非常错误的。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隐匿起病、以认知功能进行性恶化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伴日常生活能力受损和精神行为改变,如果不进行干预到后期会出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吃饭、如厕等无法自理),长期卧床、诱发多种疾病及感染,影响生活质量和寿命。因此也被称为“记忆的橡皮擦”、“最没有尊严的绝症”。


如何识别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这么可怕,那我们如何识别呢?阿尔茨海默病根据痴呆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出现“十大征兆”需提高警惕、尽早就医。

需要注意的“十大征兆”:

第一大征兆:记忆力衰退,尤其是对近期事物的遗忘。

第二大征兆:不能完成熟悉的工作,甚至于日常买菜、做饭等家务也变得困难。

第三大征兆:语言表达出现障碍。患者经常忘记简单的词语,或者话到嘴边却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说出来的话让人难以理解。

第四大征兆:搞不清时间和地点。患者出门常迷路,记不住日期,甚至分不清楚白天和黑夜。

第五大征兆:判断力受损。患者会丧失对一些事物的基本判断能力,例如花很多钱去买根本不值钱的东西,或者吃已经不再新鲜的食物,甚至会横冲直撞地过马路。

第六大征兆:理解力下降。患者与人交流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障碍,跟不上他人的交谈思路。

第七大征兆:将物品或钱错放在不恰当的地方。水果放在衣柜里,袜子放在餐桌上......总把东西放错地儿。

第八大征兆:情绪或行为的改变。无缘无故地情绪涨落,或者情绪变得淡漠、麻木。

第九大征兆:性格改变。糊涂、多疑、害怕、易怒、焦虑、抑郁……

第十大征兆:兴趣丧失。有的患者能在电视机前呆坐好几个小时,又或者长时间地昏昏欲睡。


阿尔茨海默病的高发人群有哪些?

传统的“三高”患者: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

体重过轻的老人:过瘦的老人患病风险也高于普通人。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女性患者:甲减一直未得到干预和治疗,甲状腺功能检测指标长时间处于异常状态。

家族史: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与常染色体显性基因有关,遗传性的阿尔茨海默病通常会在50岁前发病。

其他外在因素:吸烟或二手烟、长期暴露在农药环境中、部分药物的使用(如抗组胺药、抗胆碱能药、阿片类、苯二氮卓类)、脑部创伤等因素都可能增加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


如何治疗、预防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治与不治不一样,积极治疗好处多!积极治疗可以延缓记忆力下降的过程;保持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照料负担和经济负担。阿尔茨海默病早治晚治不一样,早期治疗是关键!

既然是一种危害健康的疾病,我们好好吃药治疗就可以了吧?

遗憾的是,目前世界上对该病无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根据疾病程度、患者症状进行药物和非药物干预等综合治疗。包括到医院请专科医生开药,按要求、足量使用药物控制,适当延缓疾病进程、提升生活质量(并不是治好阿尔茨海默病)。非药物治疗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认知干预及多模式干预、运动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日常护理等。


如何预防:

1、积极预防、治疗相关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对听力下降者积极干预或佩戴助听器,以确保跟外界联系顺畅。

2、日常饮食、作息要科学:注意饮食均衡,注意体重不可超标也不能因为减肥导致太瘦;预防便秘;补充B族维生素。保持良好的心情。戒烟限酒及保证睡眠。

3、参加益智游戏、多活动手指;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多走亲访友、参加社会活动。

我国85岁以上老龄人口中,约三分之一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对于患者来说,这是一个倒退的过程;而对于身旁的亲人来说,这是不可逆的照护挑战。希望大家能更全面地了解、识别阿尔茨海默病,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行为障碍,提高生活质量。(河南省人民医院 职志威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