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宝宝一直咳?当心百日咳

时间:2024-07-24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阵发性痉挛性咳嗽伴“鸡鸣”样吸气回声,病程可迁延3月或数月,因此有“百日咳”的说法。百日咳多发于温带及寒带,四季均可发病,冬春季多见。

传染源:患者、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开始至发病后6周均有传染性,尤以潜伏期末到病后卡他期2-3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也可经密切接触传播。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尤其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

临床诊断标准

(1)疑似病例:(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标准)① 具有百日咳典型咳嗽的特征之一:阵发性痉挛性咳嗽、咳嗽末吸气相回声、咳嗽后呕吐;② 婴幼儿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或者呼吸暂停发作,伴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增多和淋巴细胞比例增多;③ 咳嗽 ≥ 2 周,且不伴发热,无其他特定病因可以解释。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以下任意一项标准)① 临床表现符合疑似病例,且与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明确接触;② 咳嗽 ≥ 2 周的病例同时具有上述 3 种典型百日咳的咳嗽性状;③ 婴幼儿咳嗽的同时具有上述 3 种典型百日咳的咳嗽症状,且外周血白细胞和淋巴细胞增多。

本质上百日咳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所以患者需要抗感染治疗。目前首选的治疗药物是大环内酯类药物,比如阿奇霉素、克拉霉素、红霉素等药物,但是也有一些孩子大环内酯类药物疗效不好,可能是感染了耐药菌株,医生会换用磺胺类药物治疗,或者其他静脉应用抗生素治疗。所以在治疗期间家属应观察孩子治疗反应,配合医生一起帮助宝宝渡过感染期。

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无非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控制传染源:家庭成员中如有疑似百日咳或经医生诊断为百日咳的人,需与其他人隔离;呼吸道隔离至少到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5天,对于未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的患者,隔离期为痉咳后21天。

切断传播途径:包括戴口罩、手卫生、注意咳嗽礼仪,每天室内自然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min;注意物表消毒。

保护易感人群:除了饮食营养均衡、增强锻炼,最有效的保护途径是接种疫苗,但百日咳疫苗的保护性抗体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弱,保护效能都不能持续终身,也就是说百日咳可以重复感染而发病。我们的百日咳疫苗基本都是在婴儿期及儿童期接种的,待到成年后保护效能基本消失或降到很低了,所以建议:

(1)青少年和成人进行普种;

(2)新生儿母亲,家庭成员及其密切接触者接种;

(3)对卫生保健工作者和保育员进行选择性接种;

(4)续对4-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加强免疫;

(5)加强和(或)改进目前婴幼儿免疫接种策略;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根据暴露场景和时间、百日咳疫苗接种史,酌情推荐口服抗菌药物加以预防:1.家庭成员;2.未完成3剂次基础免疫疫苗接种的婴儿;3.未全程免疫的幼托机构儿童;4.医疗机构和新生儿照护机构负责照护3月龄以下小婴儿的医护人员;5.幼托机构工作人员;6.聚集或者暴发疫情场所涉及的密切接触者。(PICU  程东良)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