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这些药物正在悄悄伤害您的肾脏

时间:2025-03-13

2025年世界肾脏病日再次敲响警钟:我国约20%的急性肾损伤由药物引起,而慢性肾病患者用药风险更是高出3倍。许多老百姓生病时自行购药,却不知一些常见药物可能让肾脏“雪上加霜”。今天,让我们揭开伤肾药物的“隐形面纱”——那些藏在药箱里、悄悄伤害肾脏的药物,教您科学避坑。

一、伤肾药物“黑名单”

1.感冒药、止痛药:隐藏的“肾脏杀手”。

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复方感冒药(如白加黑、新康泰克)等。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可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布洛芬等非甾体抗炎药会减少肾脏血流,长期使用引发慢性肾病。

2.抗生素:治病也可能“致肾病”。

(1)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阿米卡星等,这类药物具有显著的肾毒性,长期或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2)喹诺酮类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虽然肾毒性较低,但长期使用仍可能引起肾小管损伤。

(3)部分头孢菌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在大剂量使用时可能直接损害肾脏。

3.中药“陷阱”:天然≠安全。

含马兜铃酸中药,如关木通、广防己、朱砂莲等,可导致不可逆的马兜铃酸肾病。

二、自行购药的三大风险行为

1.重复用药

多种感冒药含相同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叠加服用易超量。例如:同时吃泰诺和复方氨酚烷胺片,可能导致肝肾功能衰竭。

2.随意调整剂量

为“快速见效”擅自加大药量。例如:布洛芬说明书要求间隔6~8小时,但有人每4小时吃一次,导致肾脏血流急剧下降。

3.迷信偏方和保健品

生活中总有人迷信“偏方治大病”“保健品能养生”,偏方和保健品成分不明,肾功能不全者乱补可能引发高钾血症、钙磷紊乱等,结果却把肾脏害惨了。

三、护肾行动指南

1.看成分:购买非处方药时,仔细阅读说明书,警惕“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马兜铃酸”等成分。

2.问医生:老年人、糖尿病患者、已有肾病者,用药前需主动告知健康状况。

3.控剂量:日常常见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每日不超过2克,布洛芬不超过2.4克等,具体服用时还应听从医生的建议以确定剂量。

4.定期查肾:长期用药者每3个月检查尿常规和血肌酐。若出现尿色加深(浓茶色)、水肿或尿量骤减,立即就医。

5.科学替代:发热时优先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必须用肾毒性药物时,请咨询医生,不可随意滥用,降低风险。

世界肾脏病日健康倡议,肾脏损伤常不可逆,而药物性肾损害完全可防!请您一定牢记:

不盲目用药,感冒发烧先查病因;

不轻信偏方,中药使用需经正规中医指导;

不忽视体检,每年一次尿检+肾功能筛查。

保护肾脏,从理性用药开始——您的每一次谨慎选择,都是对生命的负责!(肾内科王淑粉)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