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微风初起,暑气消退,许多人都会选择这个时候出门遛弯。贴上防蚊贴、喷洒花露水、拿上手摇扇、各种措施都做上,也依旧难挡小小“吸血鬼”,回家的时候腿上总会被叮一堆包。杀不尽,灭不完的蚊子是许多人的夏日噩梦。
蚊虫叮咬后皮肤会出现红肿伴瘙痒的红包,这与蚊子在吸血时会注入的含有抗凝血酶和蛋白质的唾液有关,这些物质会引发人体免疫反应。但这些红包导致的不适感与蚊子强大的疾病传播能力相比,却是最不值一提的。现已证实,多种疾病可通过蚊子叮咬来进行传播,如疟疾、登革热、流行性乙型脑炎、基孔肯雅热等。
以现在我国广东部分地区出现的基孔肯雅热为例,它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主要经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病毒性传染病,它的主要传播链为“人→蚊→人”。我们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日常接触不会引发其人际传播。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疼痛为基孔肯雅热的主要临床表现,多数患者在发病1周内会症状会好转,但有少部分患者会遗留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关节疼痛的症状,显著影响患者的生活。
夏季高温多雨的气候特点,为蚊子提供了绝佳的繁殖环境。而且夏天人们穿着单薄,皮肤裸露面积较大,户外活动多,这也为为蚊子提供了更多的叮咬机会。想要从根本上切断因蚊虫叮咬导致的传染病,我们可以这么做:
1、家里安装纱窗、蚊帐,建立起物理防蚊屏障,使用电蚊拍、灭蚊灯杀灭蚊子。
2、及时清理房前屋后积水,水培植物的水至少一周更换一次,按照说明书要求正确涂抹或喷洒驱蚊灭蚊药物。
3、外出时尽量避开清晨和傍晚蚊子最为活跃的时候,避免前往草丛、河边等蚊子密集区域。外出时穿长袖长裤、浅色系衣物,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4、保持个人卫生,勤洗澡,及时更换衣物,减少汗液在皮肤上的残留,降低对蚊子的吸引力。
蚊虫叮咬后,要避免用手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局部感染。我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涂抹炉甘石洗剂、清凉油、肥皂等,也可以使用冰块敷在叮咬处,减轻红肿和瘙痒。但是如果发生严重过敏反应或叮咬部位出现感染、化脓,应及时就医。如果有疫区出行史,在旅行归来,出现发热、头痛、肌肉关节疼痛或皮疹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旅行史,以尽快诊治,避免疾病传染给家人和朋友。(作者:陈云霞 编辑:史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