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采集咽拭子
同样是“捅那么一下下”
有人淡定从容
有人眼泪横流
有人甚至差点吐出来
不同人的反应差别巨大
这类人往往面无表情
整个采集过程丝滑、流畅
也是所有类型中
最让医护人员最省心的
这类人做过几次核酸后
知道自己容易干呕
虽然努力张嘴配合
可身体却很诚实
当棉棒靠近咽部
很快就开始出现
舌头抵触、身体后退等反应
甚至频频干呕,导致采集困难
这种类型以“小神兽”为主
旁边都有一个
因逐渐失去耐心而变得暴躁的家长
排队中:
内心默默祈祷
希望医护人员的手法
如蜻蜓点水般轻柔
检测完毕后:
鼻涕眼泪横流
含泪道谢后
戴上口罩迅速逃离“丢人”现场
同样是捅嗓子
为啥有的人就没啥反应
有的人却如此狼狈呢?????
这里面“大有玄机”
河南省人民医院
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徐定远说
人与人之间有很大的差异
对于咽部刺激的敏感程度
也各不相同
有的人反应比较强
有人反应较弱
这都是正常的生理反应
——呕反射
呕反射是一种
防止吞咽异物的生理反应
是人类长期进化过程中
机体保护自身安全
的一种生理反射
每个人都会多多少少有呕的感受
只是轻重不同而已
这是正常而且有益的生理反射
徐定远提醒
在咽反射过程中
心理因素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
做咽拭子以前建议大家放松心情
一般情况下
呕吐感很快就会消失
在采集后多喝水、清淡饮食
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
如果感觉喉部不适严重
且持续时间较长
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坐着或平躺时,把双腿抬起来
收紧腹肌,摆脱恶心想吐的感觉
听音乐分散注意力
如果仍觉得非常难受
建议到医院寻求帮助
测核酸难
采核酸更不易
同样的动作
河南省人民医院的白衣战士们
平均每人一天要重复300多次
截至今天17:30
在新一轮核酸检测任务中
河南省人民医院784名白衣战士
奋战在46个社区采集点
79所学校采集点
预计为近30万人进行核酸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