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话形容调味品中的背锅侠
——味精
简直再贴切不过了
“味精是化工产品,有毒、致癌!”
“味精高温下会产生致癌物!”
“鸡精更安全,还更有营养呢”
变成有毒致癌的“嫌疑犯”
味精到底有没有被冤枉?
味精和鸡精,到底该吃谁?
1973年,联合国食品法规委员会
把味精归入A(I)类(最安全)
食品添加剂
1999年,我国首次独立完成了
味精的长期毒理试验
“味精本身没毒,但炒菜时遇到高温
会产生一种特殊物质——
焦谷氨酸钠
这才是致癌的罪魁祸首”
啥情况?
难不成以后只能生吃味精了?
河南省人民医院营养科
营养医师常元星解释
味精加热到120℃以上时
的确可能产生焦谷氨酸钠
但这东西,真不致癌
要说炒菜高温导致的弊端
那只有一个:
产生的焦谷氨酸钠
会使味精丧失应有的鲜味
没错,受损失的
只有广大干饭人的味蕾
敲黑板、划重点:
● 通常,以玉米等粮食为原料,通过发酵、生物工程技术、提纯技术等处理,方可得到味精。这个过程跟酒、醋、酱油的生产类似。因此,味精并非化工产品。
此外,诸如:
味精导致脱发、味精杀精、
味精导致不孕不育等说法,
都是——
中华文字,博大精深
大家对鸡精的名字
误会显然是比较深的
你理解的鸡精:??
源于鸡肉,取其精华
现实中的鸡精:??
由约40%味精、30%食盐
以及淀粉、砂糖、香辛料
和一些增味剂组成
仅比味精多了点食盐和添加剂
所以
鸡精比味精的口感更丰富
至于更安全、更健康方面
二者没有本质区别
无论味精还是鸡精
吃,都是有讲究的
1.控制量
味精和鸡精都含一定量的钠盐,吃得过咸或高钠饮食对健康不利。成年人建议每天摄取不超过1-2克,大约三分之一啤酒瓶盖的量。
2.特殊人群要注意
鸡精含有核苷酸,代谢会形成尿酸,痛风患者要尽量少吃。此外,孕妇、婴幼儿、儿童,高血压、肾病、水肿、糖尿病患者等,建议减少食用量。
3.火候很重要
味精在70℃—90℃时溶解最好、鲜味最足,对炖、烧、煮、熬、蒸的菜,不宜过早放味精,建议在将出锅时放入。
有些特殊“食材”
真的有毒!
下面这14种,千万要记牢
一不小心
真中毒了该咋办?
省医急危重症医学部
院前急救科主任张培荣提醒:
1.冷静识别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症状是呕吐、腹泻、腹痛等
2.避免脱水
可采取弯腰俯身姿势自行催吐,无法下床时可采取侧卧位使头偏向一侧呕吐;可适量补充口服补液盐或煮沸后的淡盐水,避免脱水。
3.切勿迟疑和拖延,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