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部
神经内科主任 徐军
脑卒中俗称脑中风,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等“四高”特点,而高血压是脑卒中发病高危因素之一,因此很多患者认为,降压应尽量快、尽量低,这样发生脑卒中风险会越小,事实并非如此。
降压速度过快影响大脑供血。
脑血管一定程度上可以自我调节以保证充足血流供应,但对于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有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中重度狭窄患者,血压下降过快导致脑灌注不能及时代偿,有诱发急性脑梗死风险。
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应平稳降压,以在两三个月内使血压达标为宜。同时在降压过程中应定时测量血压,以防止降压过快发生脑灌注不足甚至急性脑梗死。如果降压过程中出现意识模糊、眩晕、呕吐、肢体麻木、肢体无力、失语等症状,应立即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
血压并非降得越低越好,过度降压是诱发脑梗死的重要因素。
这是因为大脑供血是依靠一定压力和流速来保持的,当服用强效降压药或降压药剂量过大时,血压下降过多,大脑会出现灌注不足,脑血流速度减慢,血液中血小板等容易沉积形成血栓,造成脑血管狭窄甚至阻塞。而且老年慢性高血压患者大脑对低血压耐受性差,脑灌注下降后容易导致脑梗死。
血压控制目标随不同患者的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是否脑梗死或脑出血急性期等情况而确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个体化降压治疗。一般情况下,可选择长效、缓释或控释剂型的新型降压药物,一天服用降压药一次。这类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更为平稳,不会引起血压大幅度波动。
http://newpaper.dahe.cn/dhb/html/2011-11/09/content_61471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