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斑血管瘤,又称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葡萄酒色斑(Port-Wine Stains, PWS),俗称“红胎记”,是一种常见的先天性、良性、不自行消退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畸形。组织学研究发现其主要为真皮浅层毛细血管网扩张畸形,畸形血管的内皮细胞无增生,管壁仍为单层内皮细胞构成,故新的脉管性疾病分类将其列入血管畸形类(毛细血管畸形)而有别于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主要特点的血管瘤。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有研究表明葡萄酒斑血管瘤皮损区神经分布较正常侧皮肤明显减少,神经血管比降低可能导致血管扩张畸形,这可能使其发病机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真皮乳头层毛细血管网管腔的扩张畸形,皮肤浅层单位面积的血细胞数量增多,致使皮肤呈现异常的红或紫红色。
临床表现为出生时即有的、平坦、边界清楚的粉红色斑块,随年龄增长和身体生长病灶面积而相应增大,颜色加深变红、变紫,瘤体增厚,部分呈结节样改变,少数病例增生的结节可呈葡萄状或瘤状,甚至极度扩张而下垂。极少自然消退,不经治疗一般将伴随患者终生,不能自行消退而延至终生。本病发病率高达3‰-5‰,可以发生在全身任何部位,但以面颈部多见,占75%-80%,因其好发于身体显露部位,对患者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十分严重。
葡萄酒斑血管瘤常有规律地伴有另一些病理改变,而构成的几种独立的病理实体或综合症。葡萄酒斑血管瘤同时累及三叉神经的眼神经和上颌神经的部分患者可合并青光眼,不及时发现治疗可致失明;常见的综合征有:①Sturge-Weber综合征,亦称皮肤眼神经系统综合征。占面部葡萄酒斑血管瘤的1%-2%,患者多在出生时面部即有葡萄酒斑血管瘤,且多发生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面积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可合并有软脑膜或(和)眼脉络膜毛细血管瘤。临床症状多样,有的除面部葡萄酒斑血管瘤外无其它不适;有的并发白内障、青光眼、甚致失明;脑部智力发育迟缓、智力低下、癫痫、一侧肢体无力或瘫痪等。此综合征目前无根治疗法,多为对症治疗。患者常因眼底脉络膜血管瘤继发渗出性视网膜脱离而使眼球萎缩,丧失视力;亦可因青光眼长期眼压升高,导致视神经萎缩,而致失明。②Klippel-Trénaunay综合征:国内亦称骨肥大性静脉曲张血管瘤综合征,1900年,由Klippel和Trénaunay首先报道本征,该综合征的特点是在局限或弥漫性毛细血管畸形(葡萄酒斑血管瘤)的基础上可合并静脉畸形和/或淋巴管畸形及其相关的软组织和骨肥厚(过度生长)。即葡萄酒斑血管瘤、静脉曲张、肢体过度生长(增粗、增长)三联症。通常葡萄酒斑血管瘤是最早出现的症状,组织增生多见于下肢,也可发生在上肢、面部、头部或内脏器官,有时伴有骨骼畸形和皮肤浅静脉曲张等。骨肥大多于出生后最初的几个月/年内出现,青春期尤其明显,表现为患肢增粗和增长。可并发皮肤出血、溃烂、感染,肢体疼痛、凝血功能障碍、脊柱侧凸等。③Beckwith-Widemann综合征:表现为面部葡萄酒斑血管瘤、舌肥大、脐突出及内脏过度发育,此综合征中的1/3-1/2的患者因胰岛细胞发育过度而致严重低血糖等。如果得不到正确及时的治疗,可并发溃烂感染、大出血、毁容、残疾,及相应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雷红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