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这个以前被称为“富贵病”的疾病也变得“平凡”起来。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目前有超过1.5亿糖尿病患者,到2025年这一数字将增加一倍。1979~1980年我国第一次调查成人患病率为1%,1994~1995年第二次调查成人患病率为2.5%,另有糖耐量减低(IGT)者2.5%。估计我国现有糖尿病患者约3千万,居世界第二位(第一位为印度,第三位为美国)。
众所周知,糖尿病是一个慢性疾病,短期往往很难发现它的危害,但是一旦不予以重视,不给予规范的治疗,待到其并发症的出现时再来治疗,往往已经事倍功半。但是,在中国,有很多病人都是出现了典型的糖尿病症状(即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后,才到医院就诊,依靠常规体检发现的还是少数。这种情况下,往往病人的血糖值已经升高到一个较高的水平,更让人揪心的是,在确诊为糖尿病后,由于各种因素,能够遵从医生的治疗方案,坚持从饮食、运动以及药物(包括胰岛素)等方面控制血糖的病人又是少数。
等到糖尿病的并发症出现时,尤其是并发症发展到严重的阶段时,危害人人可见,但是到了此时,医学可能就变得很“无能为力”了。那么,我们要怎样来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及发展呢?以下我们就对常见并发症之----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做个介绍。
一般来说,糖尿病肾病多出现在糖尿病病史超过10年的患者,但这也不是绝对的。那有哪些症状提示糖尿病肾病存在的可能性呢?
一、水肿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眼睑浮肿,你没有在意它,不知不觉中,浮肿就自然消退了。但是,如果你是糖尿病患者,就不能对眼睑浮肿大意了。据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内分泌科刘伟教授介绍,眼睑浮肿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人出现眼睑或下肢浮肿,首先要考虑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无论是哪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都随着病程的延长而增加,病程超过25年,糖尿病肾病的发生率将达到50%左右。糖尿病肾病引起的浮肿首先是双下肢肿,其次是眼睑和面部浮肿,最后发展到全身浮肿。
二、泡沫尿
泡沫尿,实质上就是医生通常所说的蛋白尿,它提示糖尿病的存在可能已经使肾脏发生了病变,因为我们正常人的尿液一般都是淡黄、清亮的液体,不会出现泡沫。
三、尿量减少、夜尿增多
说到尿的问题,大家似乎就很容易与肾脏联系起来,确实,肾脏的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通过产生和排出尿液,维持机体的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尿量减少或者夜尿增多往往提示肾脏的这一功能有所削弱。
四、高血压
这是比较晚期的症状,出现在有蛋白尿时间较长的病人身上。初期仅在运动后血压增高,有持续性蛋白尿时,血压多持续增高,高血压的出现加速了糖尿病性肾病患者肾功能的恶化。如果你是诊断糖尿病之前就已经出现高血压的患者,就得监测血压的波动情况,以往的降压药物疗效降低,特别是伴有水肿和(或)蛋白尿时,肾脏损害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四、其他非典型症状
不明原因的疲乏、心累、气促、恶心、呕吐等,这些症状虽然并不是糖尿病肾病的特异表现,但是临床上以上述症状就诊并在诊疗过程中发现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还是占有一定比例的。
需要指出的是,当糖尿病性肾病出现明显的症状时,多已进入较晚的阶段,随病程发展,其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那怎样才能使糖尿病肾病得到早期诊治呢?监测尿常规和肾功是比较有效可行的办法。
此外,临床上也常用尿白蛋白排泄率(UAE)、尿白蛋白/肌酐(Alb/Cr)等指标监测,此类指标的灵敏性较好,可以较早地反映出肾脏功能的变化。但是在很多基层医院,考虑到检验技术和经济的因素,尿常规还是最常用的的检测方法。当尿常规检测异常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常常作为下一步的辅助诊断手段。而肾功能检测到血肌酐上升的话,说明肾功已经严重减退,双肾只残留大约30%的正常肾组织,这是个预后不良的指标。根据血肌酐上升的程度,临床上也有严重程度分期,当然,血肌酐越高说明肾功越差。
临床上一旦诊断了糖尿病肾病,对于患者而言,是不是就很快会发展到尿毒症或者依赖透析的阶段呢?这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介入治疗的时期和强度、病人的依从性。
关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在此不赘述,应该说,目前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已经很成熟,大量的临床药物研究和循证医学证据都为此类病人提供了很多确实有效的药物。在用药目标上也达成了共识:控制血压!减少尿蛋白!!
那糖尿病肾病的预后怎样呢?
当然,我们这里指的是介入治疗后,如果没有早期发现,或者发现后却没有接收正规治疗,预后自然很差。还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肾病一旦确诊,我们是无法把它“治好”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已经存在糖尿病肾病的情况下,通过治疗延缓它的进展,最终目标就是延长“带病生存期”。例如,一个35岁就诊断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若经药物有效控制(GFR每年下降在2ml/min以内),其寿命可望与正常人接近(75岁左右)。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需要关心病人的生存质量和经济问题。
对大多数病人而言,除了药物的正规治疗外,他们通常也很关心平时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肾病发展的影响。以下所示为糖尿病的大致进展过程(不考虑其他糖尿病并发症)。
正常人-----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终末期肾病
不同阶段的患者,我们的饮食控制是有所差异的,在发展为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的前两个阶段的预防和控制,我们也不做讨论,这在内分泌科有很多相关知识的宣讲。我们着重于后面三期的患者。
首先:控制血糖!这是贯穿于糖尿病患者一生的主题,高血糖是所有的病变的始作俑者,它也始终参与了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和恶化。在这方面,除了降血糖药物(包括胰岛素,推荐糖尿病肾病患者使用胰岛素)的使用外,糖尿病饮食仍然是饮食基础。一般认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应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在7%以内,空腹和餐后血糖值参考基础血糖值,依个体而异。
其次,对于糖尿病肾病早期患者,出现微量蛋白尿时,就应采取优质低蛋白饮食,控制蛋白摄入在0.8g/(kg.d),同时坚持糖尿病饮食。而对于糖尿病肾病晚期患者,仅靠正常的血糖水平已经不能逆转肾病的进展,严格控制血压就显得格外重要。此外,更加严格地限制蛋白摄入(<0 .6g/kg.d),也有助于延缓肾病的进展。而到了终末期肾病,饮食控制所显成效就微乎其微了,而且由于此期病人常伴有消化道症状、贫血、营养不良等因素,正常饮食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了。
这里强调一个概念: 优质蛋白
由于动物蛋白的生物比价高,氨基酸配比合理,糖尿病肾病患者所摄入的“优质蛋白”主要指动物蛋白。但由于不同氨基酸对肾脏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所以,动物蛋白中又有所选择。鸡肉、鱼肉当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能改善肾小球高滤过状态,推荐食用。而猪肉、羊肉、牛肉等不利于肾脏的保护,所以不推荐食用。可以看出,“红肉”有害而“白肉”有利。研究表明,某些植物蛋白,如大豆蛋白也具有一定的肾脏保护作用,所以也推荐为辅助的蛋白饮食来源。
以上对于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只是个很粗略和肤浅的介绍,涉及的专业知识不够系统和丰富,主要帮助糖尿病肾病患者对此疾病有所认识。糖尿病肾病的诊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专科医生和患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好的医生加上依从性高的患者,才能使患者真正受益于现代医学,从而推动医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