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

解读核医学诊疗的辐射问题

时间:2017-12-17

一提到“核”,很多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核武器或核事故曾经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因此听到带“核”的检查普遍存在着恐惧心理。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做X线、CT的检查都很乐意接受,但对做一次核医学检查却很难下决心,甚至包括一些医务人员,由于缺乏对核医学知识的了解,也往往谈“核”色变,认为核医学检查会使人体受到辐射损伤、致癌、致畸等,对接受核医学检查后的患者也退避三舍,担心受到有害辐射。那么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到底有多大呢?

image003.jpg

辐射剂量单位

辐射剂量当量的国际标准单位是希沃特(Sv),即每千克(Kg)人体组织吸收1焦耳(J)射线能量,为1希沃特(Sv)。希沃特单位较大,通常用毫希沃特(mSvuSv)代替,1Sv=1000mSv1mSv=1000μSv

?

image004.png

  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UNSCEAR2000年报告:中国年平均自然辐射剂量约2.4mSv,全球居民平均3.1mSv

日常生活中的放射线对人体的影响

image006.png

1Sv=1000mSv

核医学诊疗中的辐射问题


近年来,随着核医学显像仪器(PET/CTSPECT/CT)的发展、核素治疗的普及,核医学在临床的应用逐渐增多,核医学的辐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

随着核医学显像技术PET/CTSPECT/CT的发展、核素治疗的普及,核医学在临床中的应用逐渐增多,核医学的辐射安全问题也越来越被大家关注。包括医护人员对接受核医学诊疗的患者也产生恐惧心理,甚至采取抵制措施。

?

让数据说话,改变谈“核”色变

多吃水果的好处

2011 ICRP发表声明,将确定性效应改称组织反应(tissue reaction)。其特点是存在剂量阈值的一种辐射效应,超过阈值时,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而加重;小于100mGy 的照射,无论是单次急性照射还是慢性小剂量照射均不能引起组织反应。如急性放射病、放射性白内障和放射性皮肤损伤等。

?

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

核医学与X线类检查比较

image008.jpg

常用放射线核素

image011.png

以骨扫描为例,注射药物后不同时间与不同距离实测的剂量当量率

image010.png


分析


临床医生、护士我科2016年全身骨扫描检查3142例,假设病房同一位医护人员对受检者当天进行6次接触,此位医护人员一年接触300例(1800次)这样的受检者,那么该位医护人员一年接受的辐射剂量约为0.30mSv(此剂量远低于公众的照射剂量1 mSv)。

邻床和陪护假若1年住院6次,每次受到20μSv,总受照剂量0.12mSv,远远低于公众剂量限值1mSv 

其它科室骨显像次日手术,或行其它检查,由于受检者体内仅残留极少量放射性,对临近医务人员的辐射影响微乎其微!

PET/CT检查患者对周围人群辐射情况

image012.png

  30例受检者注射18F-FDG后即刻、1小时和2小时周围人员剂量当量率与距离的关系

18F-FDG能量高、半衰期短,注射核素后患者有严格的隔离防护措施,2-3小时检查完后患者才可离开PET/CT中心,离开时体内放射性已降至低水平,无需进行特殊防护。 

低剂量辐射的兴奋效应

UNSCEAR1986 年报告提出,就人体照射而言,低剂量辐射(low doses radiationLDR)是指剂量在0.2Gy 以内的低传能线密度辐射或0.05Gy 以内的高传能线密度辐射,同时剂量率在0.05Gy/min 以内(实际研究中主要关注照射剂量范围)。大量研究证实LDR 可产生抗氧化剂防止和移去DNA 损伤减少突变,可诱导产生抗氧化剂和修复酶减少染色体畸变或癌的危险,可诱导或激活DNA修复功能免疫反应、抗肿瘤防御系统和解毒机制形式适应性反应。


联合国原子辐射影响科学委员会

United Nations Scientific Committee on the Effects of Atomic RadiationUNSCEAR

image013.jpg

J Nucl Med. 2017 Jan; 58(1):1-6

  发表于权威核医学杂志JNM的最新文章【J Nucl Med.2017 Jan; 58(1):1-6】认为:

  低剂量的辐射可以刺激保护性反应,并通过增强保护来对抗随着时间的推移带来的外加损害,包括后续的暴露于更高的辐射所带来的损害

你还会谈“核”色变么?

image015.jpg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