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人民医院
有三对白衣伉俪
双双投身抗疫一线
到河南省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
携手并肩共战疫情
“我们一起到一线”
就是他们最美的爱情誓言
一次隔着窗玻璃的对视
就是他们难得的甜蜜时刻……
这是抗疫的一个多月中,李明阳和妻子毛阿敏仅有的一次对视。
李明阳是省医医务部工作人员,毛阿敏是省医急诊ICU护士。
那天,毛阿敏所在病区的患者需要转运,李明阳到病区协调转运工作。
隔着病区玻璃门,两人互道一声珍重,顾不上品味内心的酸甜,就匆匆转身,投入到了新的忙碌中。
无论是抗洪、抗疫,夫妻俩每次都踊跃报名。李明阳先后参加了“7.20”郑州特大暴雨危重患者空中转运、郑州市全民核酸检测巡查工作。去年12月17日,两人同时进驻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航空港区医院,参与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李明阳负责患者协调转运工作,毛阿敏是感染五病区的责任护士。
疫情发生后,不断有确诊患者从各地市转来。两场暴雪,高速封闭,转运工作却日夜不停。
从转诊患者信息的接收,到院内病区的收治分配,李明阳的电话几乎没有停过。最难熬的那十几天,他的平均睡眠时间不足3小时。
虽然跟爱人同在一个医院,抗疫期间,两人却几乎没机会相见。
来之后的第8天晚上,李明阳下班,走到入住宾馆楼下,正好碰见上夜班的妻子。夜色中,两人保持距离,远远打个招呼,匆匆告别。第二次相见就是隔着玻璃门那次。
心疼丈夫忙碌的毛阿敏,为了让他专心工作,甚至很少联系。
两个孩子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共同照顾。除夕夜,孩子给他们发来了手绘的卡片,上面用稚嫩的字体写着“爸爸妈妈我在这儿等你(们)”。
忙到深夜,闲下来时,看到这张爱心卡片,李明阳的视线模糊了……
今年春节,刘青锋与妻子张志飞又一次对孩子“爽约”了。
刘青锋是省医胸外科医生,张志飞是省医国际医疗中心护士。春节时他们经常值班,已经连续9年没在春节团圆过了。今年,离过年还早时,他们就答应孩子:春节时一定双双调班,一家人过个团圆年!
但是,年末岁首,疫情突如其来,夫妻俩同为党员,不约而同地做出了决定:到抗疫一线去!
他们连夜将年迈的母亲接到家中,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随后,共同奔赴抗疫一线。
在前线工作的一个多月,夫妻俩只见过一面。是因为张志飞要去库房领物资,在路上碰到丈夫,隔着数十米的距离,两人匆匆点头、微笑、摆手,数十秒的时间,就各自去忙碌了。
张志飞此次是第二次参加抗疫一线的护理工作,与隔离病房的患者零距离接触时间长,对患者心理状态的感同身受。在第一次参加抗疫时,她的护理创新及感染控制思路,就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刘青锋作为感染十病区的负责人,到抗疫一线工作的时间比妻子稍晚。所以,每次与妻子通电话,都会讨论如何做好感染控制、保证医护安全,如何为隔离病房的患者“医心”,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念。
大年初一,5岁的儿子打来电话,说准备了惊喜,是个红包,那是他所有的压岁钱,要等爸爸妈妈平安回来时送给他们。
刘青锋很感动,这是他春节收到的最珍贵礼物——“倾其所有”!年末岁首的抗疫,让孩子在岁月的洗礼中,学会了“竭尽所能”。
而对男护士赵震来说,今年是和妻子相识7年来,经历最特别的一次别离——虽近在咫尺,两人却两个多月未见过面了。
当疫情开始后,中心ICU护士赵震就跟在护理部工作的妻子秦鸿利商量,一起报名参加抗疫。
在赵震看来,抗击疫情责无旁贷,身为党员更应冲锋在前。
曾在省医新冠楼参加过抗疫的秦鸿利还考虑到:两人都是90后,暂时还没有孩子,也没有老人在身边。护理部其他同事家中多有老人孩子,恰逢过年,她想把跟家人团聚的机会留给大家,就主动请缨。
赵震所在的感染二病区,收治的儿童较多,年龄最小的才3岁。医护人员还要充当喂饭哄睡的父母、玩耍交流的伙伴。每当把一个新出院的孩子护送到转运车上,赵震都能感受到身为医护人员的成就感。
每天晚上闲下来后,不管再晚两人都要连个视频,互相鼓励。秦鸿利总是叮嘱:“多吃点饭,别减肥,增强抵抗力,注意防护,一起加油!”
除了2018年秦鸿利出国学习,小两口很少分开过,习惯了朝夕相处的陪伴。面对这次别离,内心难免有着思念的酸涩。但他们同时觉得,这样的别离是值得纪念的,也是成长中充满意义的经历!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场上
他们是夫妻、是战友
他们用最深情的爱
守护着千家万户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