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

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时间:2015-11-02
 

被广为传颂的慈爱提灯女郎,也存在于当今的各个护理岗位上。然而当她们辛勤于每天的工作时,却也在承担着日趋危险的医患关系。

作为一名刚刚从事护理的工作者,渐渐的从以前只是听说医患关系的紧张程度,无论是电视上或是报纸上,暴力伤医的事情总是那么频繁的出现,如今我也越来越感同身受,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急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并尽力寻求解决方法的一个大问题。

纵观当今世界,中国的医患关系总显得那么扎眼,不知道从几时起,古人口中的医德在当代人来看就是胡邹,古人都非常尊敬医者,也没有谁天天要打他们,从事医务工作的人总是那么尊敬医者。是什么改变了原有的淳朴与真挚,我想这不是一两个因素可以直接导致与作用的。随着近年来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也由几十年前的禁锢得到了释放,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寿命也比古人高出一大截,人们就更想让自己过得更好,人的商品意识也不断提高。

而与之相对的,在这种时候,却有一些医务人员违背了古时医者所留下的优良医德,他们常常仗着自己行医,把行医作为一种谋利手段,坑害病人,这些都是事实存在的,我们也无法回避。有很多患者花了很多钱,却医不好病,患者就会在心理上极度不满,而这时医务人员若没有注重自己的言行,那么非常容易的就会使患者和患者家属更加不满,从而造成矛盾的升级,这是我们不愿看到,更不愿发生的事情。有些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现在无法弥补,但亡羊补牢还为时不晚,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重拾医学及护理原本的真挚与淳朴,将伟大医学者所留下的至理名言加以贯彻实施。

这些都只是表层的,医患双方关系紧张矛盾,这对于患者康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有不良的影响。那么怎样调节当前紧张的医患关系,怎样才能改变社会媒体对医疗界的偏见呢?

   1)要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技术水平,改善服务态度,本着同情、安慰的心理医治患者,特别在今天已是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情况下,对医生的要求更高了,既要医好患者的病,更要了解、疏通病人的心理状态,满足病人的合理要求,使患者感到住院时有一个良好的心境,配合医生治疗,我们感得将心比心是很有说服力的,当你无视病人的痛苦时,多想一想,要是你生病,希望医生怎么对你,另外,医学科技迅猛发展,医务人员要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事业心,努力掌握先进的医学科技,为患者服务。在仪表上、行动上、语言上、医疗工作过程中,使患者放心、满意、高兴,这对医院的两个效益很有好处。

   2)患者方面:在医院里面,患者相对是弱者。需要医生的关心、爱护。我们认为,只要医护人员对得起患者,便几乎没有患者对不起医生的。要加强对患者的宣教活动,包括医学方面的常识,医院的规章制度。使患者慢慢与医生配合,互相尊重,互相关心的重要性。

   3)管理防腐:继续执行党的卫生方针政策,采取有力的措施,改变医患双方的紧张局面。

所以一个巴掌拍不响,仅仅依靠一方的改变就想做出成就是非常难的,它需要双方合作,彼此谅解,才能呈现我们所期待的景象。而这也必将是需要我们长久努力,始终坚持不变,始终奋斗的目标。

在习主席成为领导人后,我国又迎来了一次大的改变,不仅约束了医务工作者的心,同样也约束了医闹,约束了这些本不应该出现和存在如此之久的一群人。相信我国无论是就医环境还是医患之间的关系都将或多或少的得到改善。作为一名普通的医务工作者,我想发出倡导:从自我做起,更加好的去贯彻这句至理名言: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