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

好的睡眠为了更好地醒来

时间:2016-01-03

睡眠是人类普遍存在的生理现象。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通过睡眠,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精神和体力得到恢复。睡眠时垂体前叶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高,有利于促进机体生长,并使核蛋白合成增加,有利于记忆的储存。夜间睡眠障碍会直接影响日间工作效率,而长期睡眠质量的下降会引起机体心脑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代谢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睡眠医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重要新兴学科,已逐渐被社会关注。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和个体压力的不断增加,睡眠-觉醒障碍在人群中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据统计,目前全球睡眠-觉醒障碍患病率约为9%~15%。长期睡眠问题可导致记忆力减退、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重大疾病的发生。此外,据《全球书面调查:中国区域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约45.5%的人存在睡眠问题,且与抑郁或焦虑性心理障碍呈正比,严重者可诱发自杀。因此,睡眠-觉醒障碍已成为亟待重视和解决的重大医疗和公共卫生问题。正如著名杂志《Science》主编Bloom教授预言:“睡眠及其基础研究,将是21世纪神经科学的两个至关重要的领域之一。”

失眠障碍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睡眠障碍。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失眠为1周内至少3晚上出现入睡困难和(或)难以维持睡眠,或者有无法恢复精力的睡眠引起的不适,伴随白天的苦恼或影响社会功能。通常持续时间少于1个月的失眠视为“急性失眠”,症状持续1个月以上不缓解即视为慢性失眠,若持续半年及以上则更为典型。失眠障碍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在失眠发生之前,个体均在一定水平上有失眠的先兆症状,当生活中出现诱发因素,例如应激事件、躯体疼痛和工作压力时,某些患者即进入明显的失眠期,随着失眠持续时间的延长,维持因素对维持失眠过程的影响日益显著,及时撤去诱发事件,睡眠质量仍不能改善,最终发展为失眠障碍。

临床上失眠障碍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失眠,继发性失眠是指因疾病或某些药物而导致的失眠,多数情况下,在纠正诱发因素后,失眠症状会随之改善。原发性失眠,也称为单纯性失眠,入睡困难是问题核心。目前病因不明,临床研究多认为原发性失眠患者存在但闹高度觉醒的情况,具体表现为睡眠状态下丘脑葡萄糖代谢增加,脑电图显示β活动增多,θ和δ活动减少,机体24小时代谢率增加以及应激相关的激素如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皮质醇的分泌增加等。区分与其他原因并存的原发性失眠和由单纯因素引起的继发性失眠比较复杂,临床上多件某些病例中失眠和其他功能紊乱症状彼此独立但却共同出现。因此,为了避免延误失眠障碍的治疗,推荐同时解决引起失眠的基础病因和直接干预失眠症状。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