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功能科

无创心功能测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时间:2018-01-30

无创心功能测定,又称为无创心脏血流动力测定。最早于1966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Kubicek教授根据欧姆定律提出计算每搏输出量的线性公式,即胸腔电生物阻抗法(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并为美国太空总署(NASA)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应用胸腔阻抗法的血流动力学检测设备,用于宇航生理研究,开创了无创心功能技术的先河。

    20世纪90年代末期至本世纪初期,采用最新计算机技术和数字信号滤波技术,胸腔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获得了突破性进展,自从1998年以来,对无创心功能的准确性进行了确认,多项国内外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与有创检测结果相比,该技术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和精确性,所测参数与有创法的相关系数可高达0.9以上,这种方法已达到了准确可靠、适合临床应用的阶段。在欧美地区,无创心功能检查已成为全民医保报销范围内检查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在我国,该技术已在多家医院完成临床研究,研究结果获得中国无创心功能学会的认可。我科2017年2月引进该项设备,并投入临床应用。

   主要技术指标包括:反映心脏泵功能的每搏输出量、每分钟输出量、搏指数、心指数、射血分数、血管最大扩张速度;反映心脏收缩功能的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期、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期、左室功能指数、电机械收缩期、收缩指数、收缩功能指数;反映心脏舒张功能的等容舒张期、血管最大再扩张速度、房缩波幅度;反映前负荷的肺毛细血管嵌压、左室舒张末压、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反映后负荷的主动脉顺应性、总外周阻力、平均动脉压力。

    该项技术的可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凡需进行心脏血流动力评估者(不包括身高低于1.4m者,体重大于200kg者,严重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持续性心房颤动者)均可进行此检查,包括(1)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危险性分层及心血管事件的预测;(2)心血管疾病患者(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脑卒中、心脏术后等)的辅助诊断、治疗随访过程中心脏的泵功能监测、评估;(3)急危重病领域:临床应用无创血流动力监测系统操作简便,检测准确可靠,可重复性好,是早期病情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一种有效的监测手段;(4)外科患者麻醉及术中血流动力学监测:连续同步显示生理数据,根据检测值可对循环功能障碍作出早期诊断和纠正;(5)体检普查:核心价值在于早期预警心功能下降,因其安全无创、操作简便、重复性好、费用低廉适于大规模人群筛查。

    该技术安全无创、准确可靠、操作简便、重复性好、成本相对低廉,而且可连续监测多个参数,能够在器质性病变之前早期发现心功能异常,在慢性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病等疾病的诊断、预后与治疗决策中有重要价值,可广泛应用于ICU/CCU、麻醉、心内、心血管康复、体检等临床专业或学科。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