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新开展项目:巨细胞病毒及EB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

时间:2015-04-07
巨细胞病毒(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但比HSV5%。该病毒对宿主或培养细胞有高度的种特异性,人巨细胞病毒(HCMV)只能感染人,在人纤维细胞中增殖。
  CMV
根据感染时间分为:(1)先天性感染(congenitalinfection):指由CMV感染的母亲所生育的子女,于其出生14天内(含14天)证实有CMV感染,为宫内感染所致;(2)围生期感染:为CMV感染母亲的子女,在出生14天内没有发现CMV感染,而于生后第312周内证实感染者,主要经产道或母乳途径获得感染。以上两型都是原发性感染;(3)出生后感染(postnatalinfection)或获得性感染(acquiredinfection):指在出生12周后证实有感染(出生12周内无CMV感染证据),可以是原发感染,也可以为再发感染。但在临床工作中,由于患儿没有从出生开始定期作过CMV检测,因此较晚就诊者很难确定为何型感染。有些先天性感染患儿,出生时没有症状,以后才出现智能减退或耳聋,故应格外重视,予以定期随访。根据有无症状出现,又可分为:(1)症状性感染(symptomaticinfection):指出现与CMV感染相关的症状和体征。若CMV损害宿主2个或2个以上的器官、系统时又称全身性感染,多见于先天性感染,仍可沿用病理诊断名称即巨细胞包涵体病(cytomegalicinclusiondiseaseCID);若CMV损害主要集中于宿主的某一器官或系统,则可相应地称为CMV性肝炎、CMV性肺炎(CMVpneumonia)等。在症状性感染时,患儿体内均有病毒活动,处于产毒型感染阶段。(2)无症状性感染(asymptomaticinfection):指体内病毒复制状态有二种情况:一是有病毒复制,若足以引起靶器官或组织损害,临床表现有体征和器官功能改变,称之为亚临床型感染(subclinicalinfection);若未引起靶器官损害,则无相应体征和功能变化,为真正的无症状性感染。后者是处于潜伏状态或呈不全感染。
  EB
病毒是EpsteinBarr1964年首次成功地将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通过体外悬浮培养而建株,并在建株细胞涂片中用电镜观察到疱疹病毒颗粒,认为该病毒是多种恶性肿瘤(如鼻咽癌)的病因之一,它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在中国南方鼻咽癌患病人群中大多都检测到有EB病毒基因组存在。
  EB
病毒长期潜伏在淋巴细胞内,以环状DNA形式游离在胞浆中,并整合在染色体内。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根据血清学调查,我国35岁儿童EB病毒vca-lgG抗体阳性率达90%以上,幼儿感染后多数无明显症状,或引起轻症咽炎和上呼吸道。青年期发生原发感染,约有50%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这些细胞大量进入血液循环而造成全身性感染。并可长期潜伏在人体淋巴组织中,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时,潜伏的EB病毒活化形成得复发感染。人体感染EBv后能诱生抗EBna抗体,抗ea抗体,抗vca抗体及抗ma抗体。已证明抗ma抗原的抗体能中和EBv。上述体液免疫系统能阻止外源性病毒感染,却不能消灭病毒的潜伏感染。一般认为细胞免疫(如t淋巴细胞的细胞毒反应)对病毒活化的“监视”和清除转化的B淋细胞起关键作用。由EBv感染引起或与EBv感染有关疾病主要有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非洲儿童淋巴瘤(即burkitt淋巴瘤)、鼻咽癌。目前我们新开展的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此方法快速,特异,敏感,结果准确,可靠。对EB病毒的感染可以做到早期诊断,同时可以评估治疗效果。
  
我院检验中心分子生物学室近期新开展荧光定量PCR法检测CMVEB病毒,此方法特异,敏感,结果准确。
  
标本要求:EDTA抗凝血2-3ml(紫色管,应避免标本溶血、脂血)、呼吸道分泌物(最好是下呼吸道分泌物)、咽拭子、尿液等。
  
检测地点: 西住院部一号楼北楼二层检验科PCR
  
联系电话:0371-65580971,内线2971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