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

创新助力感染——第八届京港感染论坛在郑州举办

时间:2019-11-18

 20191114~16日,第二届华夏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学术年会暨第八届京港感染论坛在河南省郑州市成功举办。自2012以来,京港感染论坛走过七个春秋,已成为临床微生物和感染人口碑相传的学术盛宴。今年是京港感染论坛第一次走出北京举办,全国千余名学者相聚华夏郑州,共赴盛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临床微生物与感染分会主办,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及中日医院承办,香港感染和传染病医学会及河南省人民医院协办。


 开幕式由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程剑主持,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邵凤民作为东道主致欢迎辞,对莅临本次会议的各位同道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邵院长介绍了河南省人民医院的创建历程和发展现状,表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和感染性疾病科作为医院的龙头科室,均是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承担着河南省抗菌药物规范化管理的重要职责。此次大会为大家创建了一个抗菌药物应用学习交流的良好平台,对青年医生的临床工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


河南省人民医院医务处处长程剑主持开幕式

河南省人民医院院长邵凤民致欢迎辞

大会主席曹彬教授在致辞中指出,作为临床医生,要时刻牢记“尊重生命,尊重职责,尊重规范”,而对生命的保障,对职责的尊重,都来源于对规范的遵守。在《荀子?修身》中有这样一个概念,“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明辨是非,坚持规范需要实力、自信,也离不开创新,这也是本次大会将“创新助力感染病诊治”作为主题的初衷所在。同时对广大青年医生提出期待,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做到创新和规范,在感染性疾病规范化诊治的道路上走的更长、更远。

    特邀报告环节首先由美国弗吉尼亚大学Frederick Hayden教授为大家带来了流感治疗新药物及联合抗病毒治疗策略专题报告。Frederick Hayden教授指出目前只有金刚烷胺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这两类流感抗病毒被广泛应用,对金刚烷胺的耐药性普遍存在,WHOUSCDCIDSA推荐NAI用于临床治疗季节性、大流行和人感染动物流感,奥司他韦是WHO基本药物目录中唯一的流感抗病毒药物。来自军事科学院军事研究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的杨瑞馥教授,结合国内外最新进展,以“肠道微生物组与健康:分子诊断新靶标”为题目,向大家介绍了肠道微生态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杨教授指出肠道微生物组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共同参与人体肠道微环境的平衡,肠道微生态的数量和组成变化与肥胖、肿瘤和非酒精性肝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来自复旦大学华山医院的张文宏教授围绕“终止结核流行计划——微生物与感染医生的挑战”,对结核病的防治工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张教授开篇讲述了1882罗伯特×科霍在德国柏林生理学会宣布了结核菌是导致结核病的病原菌。张教授再次指出中国结核病疫情非常严重:中国潜伏性结核感染人群数量3亿,每年新发病人1500-3000。终止结核不仅是感染科医生和微生物人员的责任,而是整个社会各个领域合力奋斗的目标。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暨肝病中心的王贵强教授讲授了“多学科协同强化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的专题报告。王教授从病原学诊断出发,引出多重耐药菌的流行趋势,从抗菌药使用量的下降但碳青霉烯类耐药上升的现象,提出多学科协同强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随后,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曹彬教授,给我们做了两个报告;一是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分子诊断学在流感的应用,通过不同优缺点对比,介绍了国内、外新技术对临床诊断流感的帮助。二是从抗菌药物耐药性变迁,以及多重耐药菌如CRABCRECRABCRPA等的治疗挑战:老药多粘菌素未常态使用,当前替加环素是主力军,在中国新抗菌药上市少;治疗CRE的新药头孢他啶/阿维巴坦已出现耐药等几个重要问题出发,说明了全球CRE耐药形势及诊疗方案进展。最后,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感染科的俞云松教授以“替加环素的优化治疗”为题,进行了报告。俞教授从替加环素的适用征、临床实际应用出发,重点讲解了替加环素不仅具有广谱覆盖的优势,还有新的临床价值,即为复数病原菌感染患者带来了单药治疗的方案。

 京港论坛特邀报告着眼当下,警醒未来,为每位听众奉上了经典、新颖和严谨的报告,也为医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