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腹腔镜嗜铬细胞瘤侧卧位手术体位摆放的注意事项

时间:2018-08-30

1.注意对患者心肺功能的保护。

2.注意保护骨突部(肩部、健侧胸部、髋部、膝外侧及踝部等),根据病情及手术时间建议使用抗压软垫及防压疮敷料,预防手术压疮。

3.防止健侧眼睛、耳郭及男性患者的外生殖器受压。避免固定挡板压迫腹股沟,导致下肢缺血或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4.下肢固定带需避开膝外侧,距膝关节上方或下方5cm处,防止损伤腓总神经。

5.术中调节手术床时需密切观察,防止体位移位,导致重要器官受压。

6.髋部手术侧卧位,评估患者胸部及下侧髋部固定的稳定性,避免手术中体位移动,影响术后两侧肢体长度对比。

7.体位安置完毕及拆除挡板时妥善固定患者,防止坠床。

8. 安置肾脏、输尿管等腰部手术侧卧位时,手术部位对准手术床背板与腿板折叠处,腰下安置腰垫,调节手术床呈“∧”型,使患者凹陷的腰区逐渐变平,腰部肌肉拉伸,肾区显露充分。双下肢屈曲约45°错开放置,下侧在前,上侧在后,两腿间垫一大的软枕,约束带固定肢体。缝合皮肤前,及时将腰桥复位。


说明: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Vr6aAPukTEh93uBXWYoibcAKWo7ibialnhk6TDvkiaVjrzgLUKicYibHrgXvlufibfT95QBEjVmxibVIumWicuLicQqpu2Q/640?wx_fmt=jpeg&wxfrom=5&wx_lazy=1&wx_co=1

胸壁下软垫材质及放置时机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手术侧卧位摆放时间,手术室护士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①软垫材质的进展:安置侧卧位时,需要在下胸壁处放置软垫,此垫在防止下侧手臂受压、减少下胸壁压疮、暴露胸部术野方面起着关键作用。软垫多由医院根据自身使用情况制作,包括沙垫、海绵垫等。近年来,新型抗压凝胶体位垫被广泛应用,其核心成分为AKTON 聚合体,该材质能很好地顺应身体,充分减少皮肤所受的压力和剪切力,还能均匀散热,避免“热点”

形成,驱散热气和湿气,可以更有效避免压疮的发生。

②软垫放置时机的改变:有研究证实,麻醉前在病人胸壁下先放置软垫,较麻醉后放置软垫的传统做法能够节约体位摆放时间,且更符合节力原则。

双上肢摆放方法

有研究发现,侧卧后使双手屈曲面前,呈睡眠状,两手臂之间垫一小软枕,可有效降低上肢外展过度引起的臂丛神经损伤。用截石位支腿架替代传统的双层搁手架安置法,降低了臂丛神经过度牵拉及外展造成的不适,提高了病人和工作人员满意度。制作侧卧位上肢约束袋,使操作更加便捷,既能达到固定保暖作用,还方便观察肢体循环状况,防止电灼伤等。病人侧卧后,

将其下侧肩部略向外拉,使肩部受力点位于肩背部,可使胸廓舒展,解除肩部及腋窝压力。有研究对双上肢摆放进行改良,将手支架安置于托手板前面调节托手板与床头夹角为3 0°~45°,手支架与床头夹角为20°~3 5°,手支架远心端下垂1 0°~15°,保持双上臂与身体摆放角度不超过9 0°,将双前臂分别放置于托手板和手支架上,双肘关节屈曲朝向头部,使双臂自然

弯曲呈环抱状,降低术后神经损伤和肢体不适率。

下肢摆放方法改进

研究发现,手术过程中,受压肢体随受压时间延长而致压力增高,认为侧卧位下肢间垫一软枕是不确切的,势必使受压肢体压力增高、循环受阻、手术时间长致负重点和骨突出部点皮肤压伤。在摆放侧卧位时将两腿前后分开,上腿屈膝,膝部以下用软枕垫高,可以达到防止髋内收,减轻下侧肢体承受的压力,增加体位稳定性,提高病人舒适度的目的。

其他改进方法

医师消毒时挤去过多消毒液,并在消毒区域两侧垫干燥、吸水性强的清洁敷料,吸去流下的消毒液,消毒完毕后取出,避免消毒液灼伤皮肤。使用不同规格的自制软垫、橡皮胶布等用于高龄全髋置换术病人,使病人躯体纵向舒展成一直线,略呈头高脚低位,结果病人舒适度、手术医师和麻醉师满意度均明显增加。摆放侧卧位前在风险位置喷涂赛肤润1 ~3 ,以改善皮肤微循环。研究发现,使用3M 透明敷贴联合抗压凝胶垫用于手术病人,可有效减少皮肤损害。此外,在使用骨盆固定支架时,要特别注意避免男性外生殖器压伤,固定胸部时注意避免女性乳房。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