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肝切除余肝自体移植术是在静脉-静脉转流及冷灌注条件下完整地切除肝脏, 在体外对肝脏病灶进行切除并重建相关血管, 然后将余肝自体移植, 具有肝切除和肝移植两大技术特征。体外(离体)肝手术是将原位肝移植技术用于肝切除手术, 使常规手术方法难以切除的第二和第三肝门区及侵犯下腔静脉的肝脏恶性肿瘤得以手术切除。
以往通过对犬的实验提出了肝脏耐受热缺血的时间是15 ~20m in, 而且由于部分肝占位性病变解剖显露困难,所以临床肝切除的发展一度受到限制。1966 年Heaney、1977年Fortner先后使用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无血切肝术及血管隔离低温灌注无血切肝术, 促进了肝切除技术的发展。1988 年Pichlmay r首次
施行了完全离体肝切除、自体余肝移植术;同年, 吴孟超提出部分离体-半离体肝切除的设想, 并发表了动物试验报告。丁羲涛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于1992年施行了半离体肝切除术, 获得成功。
丁羲涛的术式需切除肋骨、打开心包, 创伤较大, 而且在常温下施行, 存在一定热缺血损伤的风险, 如果预计需较长时间的无血切肝期则宜谨慎选用。本研究中作者采用体外静脉转流配合低温灌注的方法, 选用了效果肯定的离体器官保存液进行灌注, 减少了器官离体后的损害, 手术者不必担心因全肝血流阻断而限制操作时间, 并且不必切断肋骨、打开心包, 肝脏完全游离后, 在静脉-静脉转流条件下不离断门静脉、肝动脉、胆总管和肝上下腔静脉, 仅阻断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 将4℃ HTK 液通过胃十二指肠动脉和门静脉右支进行冷灌注, 并根据术中肝静脉的情况,将肝右静脉或下腔静脉纵行切开作为灌注液流出道, 在半离体状态下行肝脏病灶切除术。此外, 该法未横断肝上下腔静脉, 保留了肝门三联结构及肝后下腔静脉的完整性, 简化了手术过程, 缩短了无肝期及手术时间, 避免了血管和胆管重建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手术适应证更广, 可操作性更强, 是一种适于开展的治疗肝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