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一日三战,技术+体能+精神,三位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时间:2018-01-31

  “CT报告显示,血管形态良好,管腔通畅,彩超结果也很好,马上就可以出院了……”“非常高兴,感谢医务人员,让我获得重生!”1月15日上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河南省人民医院心脏中心大血管外科病区主任张志东副主任医师、乔刚副主任医师等专家查房时,64岁的魏老先生非常开心,他竖起大拇指,主动要求和医务人员合影留念。

  1月6日凌晨5:55分,黎明破晓,窗外白雪皑皑,寒风刺骨,可在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的手术室内,大血管外科的医师团队却衣襟汗湿,伴着即将冉冉升起的朝阳,他们顺利完成了开诊以来首次一天三战——对大血管外科来说,24小时内连续完成三台重症手术,这不仅是对团队总体技术实力的挑战,也是对所有医师身体极限的挑战,更是对医师们精神和意志品质的考验。

  1月5日上午9点半,乔刚副主任医师走上手术台。他要做的第一台手术是给魏先生治疗冠心病合并二尖瓣重度关闭不全、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需要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搭桥+二尖瓣置换+三尖瓣成行”手术。冠状动脉搭桥术就是在冠状动脉狭窄的近端和远端之间建立一条通道,使血液绕过狭窄部位而到达远端,犹如在崇山峻岭间架起一座桥梁,使公路顺利跨过山壑江河畅通无阻,不过,他们所用的材料不是钢筋水泥,而是自身的大隐静脉、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桡动脉、腹壁下动脉等。人类的心脏有四个瓣膜,犹如心脏的四个门,魏先生的瓣膜就有两个出现了问题。单纯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就已经是非常复杂,再加瓣膜的置换和修补,手术难度就大大提高,但如此复杂的手术,对于张志东主任、乔刚副主任医师和他们的团队来说,早已司空见惯。

  中午13:00,刚刚从河南省人民医院结束上午门诊的张志东主任,匆匆走进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手术室。患者黄女士术前诊断为夹层中最为凶险的Ⅰ型主动脉夹层,手术难度非常大,术前评估后,张志东主任决定亲自为他做这台手术。

  主动脉夹层,指主动脉腔内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使中膜分离,沿主动脉长轴方向扩展形成主动脉壁的真假两腔分离状态。主动脉夹层的最大凶险之处是发病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死亡率会逐步提高。文献报道,患者2天内的死亡率高达50%。

这台手术于13:30全麻开始,张志东主任小心翼翼,为患者施行了“升主动脉置换+主动脉弓置换+硬象鼻支架植入术”。经过6个半小时的紧张手术,于20:00顺利完成。

  已经连续奋战两天的张志东感觉到身体非常不适——1月4号手术到夜晚12点、1月5号上午在省医坐了半天门诊后,刚刚又在手术室经历了一场与病魔的殊死搏斗,体力已经接近极限。本想稍作休息,但突然,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响起,病房内另一位患者杜先生的病情突发变故,必须立即手术!

患者杜先生是1月4日晨,突发胸背部疼痛,被安阳当地医院诊断为A型主动脉夹层,急诊转入华中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大血管外科的。由于病情较为稳定,已经安排要在6日上午进行手术治疗。但是19:40分,患者突然出现胸背部疼痛、氧饱和度下降、严重低氧。经验丰富的值班医生邹刚强主任医师和值班主管护师白婷婷立即采取诊疗措施,急诊床旁彩超示:大量心包积液。这就预示着有夹层破裂的可能,若不及时手术,将命悬一线!看着患者疼痛症状加重,家属焦急的眼神,邹刚强当即请示刚刚走下手术台的张志东主任,面对患者病情加重,是否要进行手术?听罢情况介绍,张志东当机立断,“联系手术室麻醉科、血库、心外监护室,立即急诊手术!”

  在夜间所有科室都人力薄弱的情况下,术前准备工作迅速而有条不紊的进行着。21:00,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气管插管、建立体外循环、血库紧急调来手术用血,一切都是那么紧张有序。刚刚结束了一场与病魔死神殊死搏斗后,张志东主任、邹刚强主任医师和陈小三医师再次登上手术台。无影灯下,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手术也在一点一滴进展。不知不觉间,8个小时过去了。1月6日05:55分,一场“Bentall+主动脉弓置换+硬象鼻支架植入术”顺利结束,杜先生被安全送回心外监护病。杜先生从发病到转院,再到手术结束,转危为安,只用了短短的36个小时!

  1月6日下午两点,三位患者都已经全麻清醒。魏先生术后引流液仅仅200ml;黄女士各项生命体征稳定;杜先生也是病情稳定,清醒,低氧明显改善。1月15日,三位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即将康复出院。

  对外科医师来说,一场场高难度手术,是对外科医师身体和技术极限的双重考验。这种考验,拼的是奉献、是担当,更是心系患者、顽强拼搏的意志和精神。这种拼搏,几乎每天都在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专家团队身上成功上演着……从夜深人静到晨光熹微,沉浸在睡梦中的我们哪里知道,身披白衣的他们在手术台上,在我们的睡梦中,拯救着一个又一个宝贵的生命!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