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钵
朱钵,主任医师,皮肤科原主任。60余年来一直从事皮肤病和性病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先后研制出白癜风丸、湿疹膏、复方泽桑汤等十余种独特方剂。国内首创应用青霉素治疗扁平苔癣、氯乙烷喷射治疗带状疱疹等新疗法,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并推广应用于全国。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主编《皮肤病患者之友》。获得“河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河南当代科技名人”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终身成就奖”、中国医师协会“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孜孜不倦、无私奉献,2023年才停止门诊工作。
到了卫生部后,领导找我谈话,征求我的意见,问我愿意到哪里。我说我是共产党员,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领导说,平原省(现河南省)最艰苦。党把我培养成为一名白衣战士,自己应该为人民的卫生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因此我当时很爽快地说“哪里艰苦就到哪里去!”
1956年2月,我来到河南省人民医院,开始了我的医生生涯,一干就是几十年。
初到省医
到了省医院后我准备继续干我的外科医生。谁知道没待一个星期,我就被医院派到“北京苏联红十字会医院”进修皮肤科。我是进修生的组长,因为改了专业,所以学习起来很费劲。但是我非常用功,同时买了许多中外皮肤病学书籍。这样学习起来省劲不小,听主任和他夫人讲的课就方便多了。他们俩对我的印象非常好,对我在学习上特别关照。
1年的进修转瞬即逝。1957年3月进修结束,我回到河南省人民医院皮肤科,这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从此皮肤科专业成了我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也许这就是缘分,一辈子与皮肤科结缘。我想:干就要干好、就要干出名堂来,不能枉活一生,庸庸碌碌!
如何才能干好、干出点名堂来呢?那就是一个字:“拼”。怎么拼?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在实干中学习;向书本、杂志学习;向先于我的同道学习;更重要的是向前辈们学习。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增长自己的诊疗技能。总之,就是“干一辈子、学一辈子!”
成立病房
1955年春,省医院从开封迁到郑州。当时医院没有设立皮肤科。1955年底,科室分来一位西安医学院毕业的女同志,李容可医生。当时只有皮肤科门诊,每天有80—100位患者的门诊量。
1957年自北京进修回来到1961年底,我每天凌晨3点前没睡过觉。为了对门诊的疑难病例做出明确诊断、提高自己的诊疗水平,夜间我看参考书学习。另外就是翻译外文的一些比较实用的文章,有时也写点文章。1960年6月,我被医院破格由住院医师直接晋升为副主任医师。
对于解决患者痛苦我是求知若渴,我在河南省推广芥子气松节油治疗“牛皮癣”的经验、开展液氮冷冻治疗。液氮冷冻治疗应用于临床后,过去许多不好解决的疾病治疗后有些获得了治愈,有些得到了好转。作为辅助治疗,如擦冻治疗酒渣、痤疮、神经性皮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扁平疣、白癜风、股癣等,效果也都不错。对于应用液氮压冻治疗血管瘤治愈后遗留的色素脱失情况,我们也做了追踪观察并总结成文发表在《中华皮肤》杂志上。
治疗头癣
“河南是个大省,头癣病不少,你的任务就是把河南的头癣防治工作抓起来,争取2年内完成任务。”卫生厅做出任务部署。为了顺利完成任务,会后我把关于治疗头癣的批示向卫生厅领导做了汇报。当时厅长就表示:“你提具体意见,卫生厅大力支持。”首先,成立“头癣防治技术指导组”,时任卫生厅副厅长王先发任组长,我任副组长,负责挑选技术指导组的成员。卫生厅给各医院下指示:要谁就得给谁,不能谈条件。

1979年春,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先到了驻马店,准备在确山县搞个试点。到达任店公社后的第2天,就选了一个大队进行试点:在该大队“赤脚医生”带领下进行全民普查,按照我编写的《头癣防治手册》的要求,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人低头,个个检查”。查出疑似头癣的一律相对隔离,确诊的头癣患者被集中到大队卫生室,由大队“赤脚医生”按照我写的《头癣防治手册》进行治疗,即“理、洗、涂、服、消”5字措施进行治疗。经过近1年的时间,这两个地区胜利地完成防治任务,其他地区也圆满完成。至此,经过2年的奋战,河南省共治愈头癣患者10万余例,基本上消灭了头癣!
专心科研
北京进修回来后,我开始专心做皮肤科医生。在医院药房调剂员的精心配制下,除了原有氧化锌膏、氧化锌油、炉甘石洗剂、怀特氏膏、龙胆紫等协定处方外,我又整理出“四石散”“复方松馏油膏”“湿疹膏”“鱼鳞癣药水”“止痒药水”和“洗头粉”等外用药,以及内服的“白癜风丸”“斑秃丸”等中成药的协定处方。经实践证明,这些方剂都是行之有效的良方。
1977年开始,我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合作开发应用肽丁胺治疗病毒性皮肤病如带状疱疹、尖锐湿疣,都取得较好效果。应用肽丁胺治疗尖锐湿疣的文章发表在《临床皮肤科》杂志1982年第4期;应用肽丁胺治疗带状疱疹的文章发表在《中华医学》杂志1982年第4期。应用肽丁胺治疗病毒性皮肤病获卫生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发明二等奖。
解患者之忧
在治疗方面,一是我始终遵循“不拘一格,只要这个方法有效我就采用”的原则。中药好我就用中药,西药好我就用西药,中西医结合好我就用中西医结合。冷冻治疗好就用冷冻,光疗效果好就用光疗,总之能把病治好就用啥。二是我始终主张“少花钱治好病,尽量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的原则。如果有同样疗效的药物,我就尽可能给他们用价格低廉的药物;总之,“少花钱、治好病”是我始终不渝的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