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工作 Party building work

走出了三位“院长”的呼吸内科

时间:2019-09-10

 □ 李淑琴

我是1980 年下半年进入呼吸内科的。

那时,呼吸内科人才荟萃,有赵彬、王国斌、马厚志、朱仪娴、王国培、朱惠珍、许坤芳、李家和,还有以马希涛为代表的一批年轻医生。他们专业理论知识底蕴深厚,操作技术扎实,科研思维超前。那时呼吸内科设有呼吸病研究室(人员包括以上医生,还有邱镜辉、胡正明、李玉琴等),以中西医结合的形式,承担国家对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研究项目。在赵彬主任的带领下,研制出的“热参片”,深受慢支患者的青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976年成立的气管镜室,业务开展得“有声有色”,除了做常规气管镜外,还开展了胸腔镜、支气管灌洗、取异物等,开展例数在全国领先,受到同行的好评。1978 年,购置了日本产小气道功能测定仪、肺功能仪;1980 年,购置了医院第一台美国造血气分析仪,大大提高了呼吸重症病人救治成功率,还为心胸外科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提供了大力支持。

赵彬:呼吸内科主任,性格耿直,有着严谨的医疗理念。对自己、同级和下级都要求严格。对病人,尤其是治疗没有丝毫的草率,对呼吸机的运用更是亲自动手调整,直到完全适合病人的治疗参数为止。阅读胸片是呼吸内科医生必须具备的硬指标,赵彬作为科室的带头人,不虚其名。每个找他看片子的人都能感觉到他的认真。

王国斌:为人正直,随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机器,经常加班加点,夜班、白班连着干。工作认真负责,亲力亲为。那时呼吸内科不仅做好院内患者的诊治,还经常走出医院,到郊区、边远的乡村、信阳革命老区,进行慢支、肺气肿、肺心病的调查与诊治。王国斌不顾个人安危(X射线的辐射),用简陋的X 光机为患者透视,对有病灶的患者及时给予指导治疗。由于他德才兼备,1983年被广大职工推选为院长,任 期1983年至1989年。

马厚志:在传、帮、带方面,他身教胜于言教,手把手教青年医生做胸穿,使用呼吸机、气管镜等,在他的培养下东院老干部病房呼吸内科迅速成长,以马利军为代表的一批后起之秀,支撑起了东院呼吸内科的一片天,经常受到老干部们的夸奖。马厚志也于1986 年被推选为副院长,任期1986年至1997年。

朱仪娴:性格直爽,工作热情高,对同志诚恳,对年轻同志不摆架子,对患者耐心细致,业务能力强,在开展新业务方面积极实践,虚心向兄弟单位学习(我曾跟她多次到前河医呼吸病研究所学习)。她于1985年调往省结核病医院(现胸科医院)任院长(1985~1988年)。

呼吸内科为走出了3位“院长”而感到荣耀。如今赵彬、王国斌、邱镜辉、胡正明(中医科)已远离我们而去,让我们记住他们为呼吸内科所做的贡献,向他们致以深深的缅怀!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