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大河健康报》溶栓拯救大脑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2014-07-21

记者 杨振东 实习生 牛可玉

一个惊险病例——

世界杯期间的6月26日一大早,河南省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急性脑梗塞静脉溶栓团队主任医师李玉成医生尚在睡梦中,就被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叫醒。急诊内科抢救间一线值班医师报告:有一位52岁男性患者来诊,家属于凌晨5点多发现患者右侧肢体完全瘫痪,不能言语,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医生们已经常规抽血并送至急诊化验室检查及建立静脉通道,请指导是否溶栓治疗。

接到电话,李玉成火速赶往抢救间,经过仔细检查患者及阅读头颅CT,并仔细询问家属,确认患者于凌晨2点半看完足球赛后入睡,此时考虑患者仍在发病4个半小时内,符合最新国际国内溶栓指南而且无明确溶栓禁忌证,经与家属充分沟通并同意溶栓治疗,在家属现金不足且尚未办理入院手续的情况下,从急诊药房借出2只目前国际国内唯一经美国FDA批准的溶栓药物,快速溶解后在抢救间就地给予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治疗时间持续1小时,这个期间有多名医师和护士守护在患者床旁,严密观察患者神经系统症状及生命体征。这紧张的一个小时犹如打了一场阻击战,急诊各部门启动绿色通道密切配合,1小时用药结束后,患者病情无明显变化转入急诊内科脑血管病房住院治疗。入院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于上午11点左右在行急诊头颅核磁检查结束时,也就是溶栓结束后3个多小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至4级(正常是5级),言语部分恢复。至溶栓后12小时,患者右侧肢体肌力恢复正常,言语较前明显好转。

同这位先生一样幸运,半年多来已有几十位患者从静脉溶栓治疗中获益。但这几十位患者比起绝大多数没有在3~4.5小时内及时到达医院就诊的患者来说仍是寥寥无几。

众所周知,心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脑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这一明显特点,据一组多年前的资料,我国现存约700万左右的脑血管病患者,超过半数以上的患者遗留明显残疾,而且每年有200万左右的新发患者,是我国巨大的医疗负担,社会和家庭每年用于脑血管病治疗的费用也非常之高。这其中80%左右是缺血性脑卒中,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脑梗塞或脑血栓,因此,做好缺血性脑卒中的急性期治疗和二级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李玉成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就超急性期的治疗,目前国内外医学界公认唯一有效的治疗就是发病3~4.5小时内静脉溶栓治疗,在我国一组数据显示,在发病3小时内到达医院的患者比例只有21.5%,适合溶栓的占 12.6%,这其中进行溶栓治疗的只有2.4%,应用阿替普酶进行溶栓的比例只有1.6%,而患者从发病开始每分钟就有190万个脑细胞在死亡。这就需要广大患者及家属和医务人员共同提高思想意识,缩短患者发病至医院就诊的时间和进院到治疗用药的时间,分秒必争,努力挽救患者濒临梗死的脑细胞,挽救患者生命并提高生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及家庭负担。

要向公众大力宣传,发现发病要抓紧时间送院就诊;而进院到治疗用药的时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门—针时间”(即从进医院门到扎上溶栓针的时间),需要医院全面开通脑卒中绿色通道,医院各部门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也是近年来国际国内医务界想尽一切办法正在进行的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据了解,河南省人民医院以急诊医学部为龙头,医院协调相关科室共同组成溶栓团队,实行24小时工作制,畅通溶栓绿色通道,使能够在发病3~4.5小时内及时到达该院急诊医学部的患者快速进入绿色通道,优先诊断、检查、化验及治疗,努力在家属配合下迅速进行静脉溶栓治疗,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生命,减少住院时间,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http://newpaper.dahe.cn/dhjkb/html/2014-07/18/content_1112726.htm?div=-1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