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医药卫生报》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分析

时间:2014-07-22

河南省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 康 谊

能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大致可分为病毒因素、脂肪肝、药物性肝病、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血管疾病等。其中病毒因素又包括非嗜肝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黄热病毒、风疹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柯萨奇病毒、艾柯病毒)和嗜肝病毒(甲、乙、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

病毒性肝炎是指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体液)途径传播,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肝脏肿大、肝脏功能异常等,部分患者有黄疸表现。临床上常见的病毒性肝炎主要是指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

目前,世界上有1/3的人口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约3.5亿~4亿,亚洲占2/3,中国占亚洲的1/3,15%~25%的患者最终将死于与乙型肝炎病毒有关肝病,每年全世界因患慢性乙型肝炎而死亡的有75万~100万例,占死因第七位。2008年,病毒性肝炎仍然是中国第一位的传染病,年发病数达140.7万,全国每年死于与乙型肝炎相关肝病的患者近30万例。

而慢性丙型肝炎感染率相对较低,但是感染后慢性化率较高,很多患者也因此会引发肝硬化,感染途径主要有1992年前后不规范输血、吸毒、性乱等。其发病过程通常由急性丙型肝炎转为慢性丙型肝炎,再转为肝硬化,其中部分患者最终转为肝癌和肝衰竭。临床上,常用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等药物对丙型肝炎进行标准抗病毒治疗。

药物性肝病是指由药物或其代谢产物引发的肝脏损害,临床上多表现为急性肝病或慢性肝病,发生率仅次于药物所致皮肤黏膜损害。欧美国家相关研究结果表明,2%的住院黄疸患者由药物引起,1/4的暴发性肝衰竭与药物有关。

自身免疫性肝炎则是指由于异常自身免疫反应介导的肝实质炎症性病变,其中女性多发,以高球蛋白血症、血清自身抗体阳性和对免疫抑制治疗应答为特点。临床主要表现为极度疲劳、恶心、食欲不振、腹部不适或疼痛、皮疹、关节痛、肌痛、月经稀少等,相关检查可显示患者肝大、脾大、腹水和周围性水肿。

此外,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脂肪性肝病、代谢性肝病(比如威尔逊氏病)、血管性疾病(如布加综合征)等疾病也都能引起转氨酶升高。由此可见,转氨酶升高不可小看,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因,制定科学正确的治疗方案,由此,才能防止误诊漏诊,帮助患者康复。

(本报记者卜俊成整理)

http://www.yywsb.com/article/201407/1186348.html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