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科

暗藏“杀机”!这类植物或成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帮凶

时间:2025-08-15

暗藏“杀机”!这类植物或成登革热、基孔肯雅热传播帮凶

原创 世中联院感专委会 世中联院感专委会 2025年07月31日 18:18 河南

   

前言


目前,我国南方地区已进入蚊媒传染病高发季,境外输入病例增多,本地传播风险上升。近期,广东佛山已现基孔肯雅热疫情。


                           

水培植物:医疗空间的"双刃剑"


走进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中医诊室、医护办公室,时常能看到亭亭玉立的富贵竹,郁郁葱葱的绿萝立于清水之中。


这些水培植物不仅是装饰,更承载着多重价值:


o环境调节调节湿度,契合"天人合一"理念,营造自然和谐氛围。


o文化寓意富贵竹象征平安,绿萝代表生机,契合医疗机构对安宁祥和环境的内在追求。


o健康功能这类植物吸收甲醛、缓解视觉疲劳,可有效减轻医患心理压力。


正因如此,水培植物成为了诊室、办公室的"常客"。然而,在蚊媒传染病高发期,这些静立的水瓶却悄然化作"定时炸弹"。


                           

美丽背后的致命危机:水培植物如何成为蚊媒温床


伊蚊繁殖的完美摇篮


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俗称"花斑蚊")是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的核心媒介。它们偏爱在清澈、静止的小型水体中产卵,而医疗机构的水培花瓶、绿萝玻璃瓶及花盆底碟,正是它们的"理想产房"。研究显示,城市中超过60%的伊蚊孳生地来自居民或办公场所的水培植物容器。雌蚊一旦产卵,短短一周内便能孵化成蚊,开启传播链。


                           


呼吸作用成"蚊虫诱捕器"


水培植物夜间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水汽,这些气体可吸引数十米外的成蚊。一旦蚊子循迹进入室内,便会潜伏角落,伺机叮咬。


                           

医疗机构:风险放大器


当普通办公室存在水培植物时,风险已然存在;而在医疗机构中,这一风险被多重因素急剧放大:


o高危人群聚集患者普遍免疫力较低,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一旦感染,重症风险显著增加;


o防控漏洞难堵医护人员工作繁重,3~5天彻底换水并刷洗容器根部的要求常被忽视或难以落实;


o疫情扩散加速蚊媒携带病毒在诊疗区、办公区、休息区流动,极易引发院内聚集性疫情。


                           

破局之道:替代方案与严格管理双管齐下


首选方案:彻底移除水培植物,改用土培、沙石或水晶泥等无积水栽培方式。


                           


若因特殊需求保留水培植物,需执行"医疗级"管理:


o高频换洗每3天彻底换水并刷洗容器内壁及根部,清除蚊卵。


o严控营养液避免使用,防止藻类滋生(幼虫食物来源)。


o物理隔离覆盖水面或使用细网,阻断蚊虫产卵。


o生物防控大型容器可投放食蚊鱼(如孔雀鱼),或使用苏云金杆菌制剂。


o其他措施弃用花盆托盘;若使用土培植物,需移除托盘或穿孔确保排水。


                           

医疗机构责任:建立严密防线


o定期消杀与监测每周1~2次检查积水点(如空调排水盘、饮水机托盘),使用合格杀虫剂喷洒公共区域,并定期更换种类,防止耐药性。


o物理防护升级安装纱门纱窗,并在纱窗表面喷洒滞留型杀虫剂。


o员工教育与问责指定水培植物维护责任人,签订防蚊承诺书;发热员工及时就诊筛查,落实隔离防护,阻断院内传播。


医疗机构是疫情防控的核心堡垒,更应以身作则。水培植物虽承载美好寓意,却可能成为防疫链条中最脆弱的一环。走进医疗机构,不妨重新审视那抹绿意——是追求美感与文化象征,还是坚守感染防控的责任?答案关乎健康与生命。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