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孔肯雅热不会人传人!防蚊灭蚊才是关键
基孔肯雅热会人传人吗?
针对网络上关于“基孔肯雅热是否会出现人传人现象”的问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表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
基孔肯雅热是通过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传播的急性蚊媒传染病。它的传播链主要经过:
1、伊蚊叮咬感染基孔肯雅病毒的人或动物→病毒在蚊子体内增殖2~10天→炼成“终身毒蚊”
2、毒蚊叮咬健康人→在人体内潜伏1~12天(一般3~7天)
3、随后人体出现发烧+关节痛+皮疹等症状。
所以,这病不会人传人,
灭了蚊子,就能斩断传播链!
基孔肯雅热 VS 登革热
基孔肯雅热跟大家熟悉的登革热相比,有啥相同点和不同点?
两个一样:
传播途径完全一样,两者都是经伊蚊传播。
防控措施一样,都是对发病人员进行防蚊隔离,灭蚊和清理孳生地以及做好个人防护。
两个不一样:
第一个不一样是:基孔肯雅热潜伏期短,传播速度更快,比登革热传播快两到三倍。
第二个不一样是:虽然两者症状相似,都有发热、皮疹、关节痛症状,但登革热通常是全身肌肉和骨关节痛,皮疹可表现为出血疹,瘀斑,基孔肯雅热是小关节疼痛明显,个别患者持续时间较久,皮疹为充血疹。


(△图片来源: 广州日报新花城)
多数基孔肯雅热患者症状较轻,病程1~2周后可自行恢复。但少数人群可能出现并发症,如长期关节疼痛(持续数月甚至数年)、心肌炎、脑炎等,严重时可能危及生命。所有年龄人群均易感,但新生儿、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由于目前尚无针对基孔肯雅热的特效药物,治疗以退热、关节炎止痛、缓解皮疹瘙痒等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退热,儿童避免使用水杨酸类药物退热。
基孔肯雅热,怎么防?
花斑蚊最喜欢在各类小型积水容器中产卵繁殖。没有积水就没有蚊虫孳生,没有蚊虫就没有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

清积水、灭蚊虫、防叮咬
严防花斑蚊“入室”筑起第一道防线
1.安装纱门、纱窗作为物理屏障,阻挡蚊子进入,并注意检查纱门纱窗,若有孔洞及时封堵。
2.查看水培植物容器、花托等积水处,若有孑孓(即花斑蚊的幼虫):立即倾倒积水,冲洗植物以清除残存孑孓。擦洗容器壁,去除伊蚊卵。至少每5天清洗一次。

室内发现花斑蚊?速战速决!
1.化学击杀
常用手段:盘式蚊香、电热蚊香液(片)、杀虫气雾剂等。
推荐电热蚊香液,其使用方便、毒性小,且成分简单、控温准、灭蚊快。使用时关闭门窗1~2小时,然后开窗通风即可。

盘式蚊香有消防隐患及刺激性烟雾,使用较少;杀虫气雾剂易因喷雾量难控造成室内污染。
2.物理拍杀
电蚊拍是最直接有效的工具,可“击杀”停落的蚊子。灭蚊灯(光触媒、电击式)可作为辅助手段,放于人少的活动区域。
3.持续防护
使用蚊帐是较好的选择也是最后一道屏障,可以避免午间或夜间睡觉时被蚊虫叮咬。
室外活动做好全方位个人防护
1避开活动高峰
蚊媒传染病流行季,尽量不在晨昏(早晚各2小时,黄昏最活跃)这两个花斑蚊活动的高峰期外出;避免在树荫、草丛、积水容器附近逗留。
2做好衣物防护
穿宽松的浅色长衣长裤,减少皮肤暴露;婴幼儿应穿宽松的防蚊裤,坐小推车时使用防蚊网。
3使用防蚊产品
在蚊虫多的环境,穿好防护衣物后,可在裸露皮肤处涂抹防蚊花露水或驱避剂。驱避剂的有效成分包括避蚊胺(DEET)、驱蚊酯(IR3535)和刺激性小的羟哌酯。
购买时,要注意浓度(影响保护时长,如含30%避蚊胺的产品可防护约8小时)、适用年龄(幼儿用低浓度,婴儿不建议用)、补涂频率(出汗、游泳后需补涂)。
儿童使用需成人协助,避开手、眼、口及伤口处,回家后再清洗涂抹部位。

文章来自公众号: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宣传员朱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