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在临床诊断中应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药物的生理生化特征来显示疾病的功能、血流、代谢及受体方面的改变。核医学的明星显像仪器主要有PET/CT与SPECT/CT,通过体外探测靶器官摄取的药物的放射性进行显像,并融合了CT,能够在一个诊断过程中出现多模态成像,使功能成像与3D体积成像融合,提高疾病的定位准确性,在影像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SPECT/CT示意图
SPECT/CT这个大型仪器在人体当中的一个“小”器官:甲状旁腺的疾病诊断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甲状旁腺是人体内分泌腺之一,人体内有两对甲状旁腺,棕黄色,形似大豆,分别位于左右两叶甲状腺背面(或埋在其中)的中部和下部。主要功能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简称PTH),调节机体内
钙、磷的代谢。
正常甲状旁腺分布示意图
异位甲状旁腺分布示意图
当甲状旁腺出了问题时会引起不小的麻烦,在甲状旁腺相关疾病中,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hyperparathyroidism,HPT)是最为常见的症状,是由于不同原因引起的甲状旁腺分泌PTH过多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常并伴发多系统病变,其发病原因主要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中甲状旁腺病变引PTH的升高会使钙磷代谢异常,从而导致骨骼、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甚至神经系统的病变,最有效的治疗方式即为手术切除。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多继发于慢性肾脏疾病,当患者PTH过高,全身症状严重,内科药物治疗控制无效时,切除甲状旁腺成为了首选治疗方式。
甲状旁腺发生异常
在传统手术中术者依靠双侧颈部探查来切除病变的甲状旁腺,成功与否取决于术者的经验,而近年来,两种新技术的出现改善了这样的手术方式。一种是术中PTH检测,能在术中检测是否还有活跃的甲状旁腺未被切除。另一种就是新的术前成像技术:SPECT/CT显像,术前如果能够准确的定位病变位置能够减少手术时间,使术中探查更为准确,减少因大面积探查而产生的术中出血,也能避免因术者判断失误而漏诊。这两种技术使得开放式手术及内镜手术都有了很大的转变。术前SPECT/CT显像还能够解决异位甲状旁腺而引发的问题。据统计在传统手术中术者能够依靠双侧颈部探查切除92%-95%的原发性亢进的甲状旁腺病灶,然而颈部探查无法切除发病率约为6%-16%的异位甲状旁腺,人体的两对甲状旁腺中甲状腺上极附近的2枚旁腺位置较为固定,约在甲状腺中上1/3处,下2枚在胚胎发育时有可能伴随胸腺的发育进入纵膈内,异位位置包括:甲状腺下极附近、甲状腺下动脉附近、食管后方、气管前至上纵膈内,其中异位甲状旁腺常位于纵膈内,当有纵膈内异位甲状旁腺出现时原位探查意义不大,这类患者往往需要胸部手术,术前的准确定位能够有针对性的指导手术。SPECT/CT术前显像在异位甲状旁腺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研究发现SPECT/CT异位甲状旁腺显像中术前核素显像的敏感性能达到89%-98.1%,能够让术者选用更合理、更有效的手术方式,避免手术失败。
异常甲状旁腺SPECT/CT融合定位影像
核医学的甲状旁腺SPECT/CT显像原理主要与甲状旁腺自身的生理生化功能相关。常用的甲状旁腺显影剂多为99mTc标记的甲氧基异腈(Sestamibi,MIBI),即99mTc-MIBI,其也能应用于多种肿瘤的诊断,并评价肿瘤的化疗效果。MIBI是一种亲脂性的阳离子化合物,它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脂质双分子层结构,属于非特异性的肿瘤显像剂,具体的显像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有文章指出,在活体细胞内90%的MIBI能够聚集在细胞的线粒体膜上。当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腺体内嗜酸性细胞的数量增多,嗜酸性细胞内含较多的线粒体,因此可以实现99mTc-MIBI在细胞内的潴留。
甲状旁腺的SPECT/CT显像方法主要分为减影法和双时相法,减影法是先给患者注射99mTc-MIBI,10-15分钟后患者仰卧位进行显像,在保持同一体位的情况下再注射99mTcO4-,10-15分钟后进行显像,将两幅图片重叠,使用计算机将甲状腺的影像减去后,就是甲状旁腺影像。双时相法是在患者注射99mTc-MIBI的15分钟后及2-3小时进行早期和延迟显像,正常的甲状旁腺在延迟相并不显影,而高功能的甲状旁腺则表现出显像剂的浓聚。甲状旁腺SPECT/CT显像作为甲状旁腺的功能成像,比传统的超声和CT更有意义,它能够准确的反映出甲状旁腺的摄取功能,并能够结合融合CT进行定位、测量等功能,更准确的显示出亢进的甲状旁腺。
SPECT/CT这个大型仪器在甲状旁腺这个小器官的疾病中堪当重任,因此当遇见无法定位的亢进旁腺时,别犹豫,赶快用上SPECT/CT这个“大家伙”,让它来解决你的“小”麻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