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科

PET/CT体检 生命雷达OR摇钱树?

时间:2017-01-03

医学指导/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核医学科主任蒋宁一教授文/记者黎蘅

  “您好,这里能为您预约全国数十家三甲医院的PET/CT体检,一次全身扫描就能发现早期肿瘤,是21世纪最高端的防癌体检项目。”在百度上输入PET/CT几个英文字母,十几个关于PET/CT的网页跃入眼帘。记者进入这些网页后发现,它们几乎都是全国各地PET/CT检查的预约平台。在这些网站中,PET/CT被喻为“生命雷达”,最热门的“卖点”是“高端防癌体检”。

  之所以“高端”,是因为做PET/CT动辄就要上万元,“虽然价格高了点,但物超所值,而且很安全,辐射量绝对在人体可接受的正常范围之内。”一位网站的客服人员介绍说。

  而在现实中,PET/CT被用作高端体检的火爆甚至超出了记者的想象:某知名银行将PET/CT体检作为高端客户的VIP服务,众多效益好的国企、民企把PET/CT作为高管们每年的健康福利……

  事实上,目前医学界对PET/CT作为普通体检项目的有效性和风险性仍争论不断。

  有专家认为,接受PET/CT检查时注射的放射性显像剂仅含极微量的放射性,而且很快能从人体内排出,对人体不会构成伤害。但也有观点指出,即使单次PET/CT检查是安全的,但如用于健康人体检,因需使用多次,其累加风险如何,现有研究并不充分。而在有效性方面,根据解放军301医院的统计,被预约网站吹得神乎其神的PET/CT,在健康人群中查出恶性肿瘤的比例仅为1.3%。

  那么,PET/CT是什么?它和CT、磁共振等人们所熟知的体检项目有何不同?为什么这么贵?健康人值不值得做?做了有什么风险?带着一系列的疑问,记者日前专访了广州地区核医学领域的专家。

  现象:

  江苏企业高管团购PET/CT体检

  “王兰(化名)是江苏无锡某民企女老板,今年48岁,特别重视健康体检。最近,王兰为旗下8名高管团购PET/CT体检。经过多方考察后,她与湖北省肿瘤医院PET/CT中心签订了体检团购协议。上周六,他们一行9人从上海飞抵武汉接受体检。”这是记者日前从湖北某报上看到的一则新闻,该报道还引用湖北一家医院PET/CT中心某专家的话说,目前PET/CT体检在沿海城市非常盛行,费用在7000元~1.4万元不等,来体检的多是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成功人士,岁末年初,还有不少企业将PET/CT体检当作“健康红包”派发给高管。

  无独有偶,记者近日在一家知名银行的网站上也发现,只要签约成为该银行的VIP客户,就能每年享受一次PET/CT体检。而在某银行卡的网站上,PET/CT体检还推出了免息分期付款的项目,消费者可以像网购一样“消费”这种检查。

  PET/CT预约遍地开花

  风险危害轻描淡写

  记者在网上发现,目前从事PET/CT预约的服务机构不下二三十家。从这些中介机构提供的价目表可以看出,目前我国PET/CT检查的费用一般在7000~14000元之间。以全身检查为例,上海统一价格为7500元,广州则是8000~10000元不等,而“北京最贵”,为10000~15000元。有中介网站甚至表示“5人以上团购可以帮助申请到九折优惠”。

  这些网站对PET/CT有效性的宣传不遗余力,在它们所提供的资料中,充满了对PET/CT的溢美之词:精确、无痛、高端、政商界名流的选择……而被引用得最多的例子,则是台湾地区前领导人李登辉通过PET/CT发现了早期肠癌。

  但无论记者如何细心查找,却很难在预约网站上找到关于PET/CT风险的详细说明,即使有,也只是简单的几句话,轻描淡写。记者拨通了几个网站上提供的咨询热线,对于记者提出的安全和风险的问题,客服人员的回答有的是:“绝对没问题,辐射量就和花岗岩差不多。”有的稍微中肯一点:“和CT差不多,比X光强一点。”也有的则玩起了专业:“一次的辐射量为30~50毫西弗。”这些解释所传递的信息归纳起来,就是做一次PET/CT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微乎其微。

  争论:

  PET/CT体检孰是孰非

  面对PET/CT近年来在体检市场的“火爆”,医学界关于PET/CT是否应该用作健康人体检的争论此起彼伏。

  反对派:绝不用于常规体检

  2011年年中,解放军306医院肿瘤外科医生蔺宏伟就曾率先在微博上公开对PET/CT用于健康人体检表达了强烈质疑。蔺宏伟表示,PET/CT多用于晚期肿瘤复发的确诊、定位,或者来源不明的肿瘤的诊断,但如今却被一些机构当作了“摇钱树”。蔺宏伟说:“PET/CT绝不应该用于常规体检!它需要往身体里注射一种药物,具有辐射。对身体可以说是有害的!”

  一篇2009年4月发表于北美放射学会《放射医学》杂志的研究报告称,全身PET/CT扫描伴随着大量的辐射剂量和癌症的风险。研究者建议,应该在有充分的临床理由后再做PET/CT检查,并应采取措施,以减少剂量。

  中立派:

  要看风险和获益哪个大

  对此,蒋宁一的观点是:把PET/CT当作体检手段,不能绝对否定,也不能绝对肯定,关键要看获益和风险哪个更大,而这在不同的人群里面,是有不同结果的。

  蒋宁一解释说,如果让一个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单纯为了健康体检而做一次PET/CT,那么他会坚决反对。但是如果对象是一位60多岁的老人,家族里曾经有人得过肺癌,平时有点咳嗽,那么,这样的人做一次PET/CT则是有意义的。“这里存在一个获益和风险之间比较的问题。”蒋宁一说,对于前面提到的年轻人,他们患肿瘤的可能性比较低,因此通过PET/CT发现早期肿瘤的可能性也就很低,可以说,一次PET/CT不会让他有什么获益,相反还可能接受了辐射的危害。然而对于高危人群来说,例如那些年纪大(60岁以上),有肿瘤家族史,长期吸烟、喝酒的人,他们患肿瘤的风险本来就比别人高,那么一次PET/CT给他们带来的可能就是一次早期发现肿瘤的机会,与辐射的风险比较起来,获益更大。

  “然而,如果既不属于高危人群,身体又没有任何症状,仅仅因为想‘防癌’,仅仅因为PET/CT是个高档的检查就每年去扫一次,就没有必要了。”蒋宁一说。观望派:仍需更多评估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日本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PET/CT进行体检的国家,但日本国内对PET/CT体检的争议也很大。一篇发表在2007年《亚太肿瘤预防杂志》的论文指出,研究人员在用PET/CT对50岁~59岁的健康日本人进行体检时发现,其阳性预测值仅有3.3%。也就是说,经PET/CT体检发现有肿瘤异常的患者中,近97%都不是真正的恶性肿瘤患者。 “这意味着,在日本,很多假阳性患者暴露在辐射中,却并没有得到真正的收益。”因此论文指出,“对于PET/CT在健康人中的运用,仍需更多效果评估。”

  解读:

  PET/CT “神”在哪里?

  据介绍,PET/CT是当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它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和X射线断层扫描两种诊断方式,十年前开始被用于临床。

  蒋宁一教授告诉记者,PET/CT其实是一项结合PET功能影像和CT解剖定位显像的检查,将PET技术和CT技术融合在一台机器上,使两者优势充分融合在一起,产生1+1>2的效果。由于可以将两种不同成像原理的设备同机组合,两种图像融合后,既有精细的解剖结构又有丰富的生理、生化功能信息,因此能为确定和查找肿瘤及其他病灶的精确位置定量、定性诊断提供依据。

  简单来说,PET/CT既可以发现疑似病变,还能对疑似病变做出性质分析。而且PET/CT还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那就是它可以发现很多检查方法都不能发现的肿瘤。例如有些肿瘤不能通过正常的CT、MRI、穿刺活检等发现,仅仅有淋巴结肿大或是肿瘤标志物比较高的现象,但却找不到原发灶在哪里。在这种情况下,PET/CT可以通过一次检查就把“元凶”给揪出来,为这类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了可能。

  对于PET/CT用于肿瘤治疗的作用,业界已有共识。目前,美欧诸国均已将某些成本效益高的PET/CT治疗检查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美国2007年的统计显示,仅非小细胞肺癌一项,由于用了PET/CT,就给美国政府的联邦医疗保险省了19亿美元,而这只是美国多种保险中的一种。”解放军总医院核医学科主任田嘉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PET/CT “贵”在哪里?

  作为核医学科的专家,蒋宁一认为目前我国PET/CT检查的价格确实比较昂贵。

  蒋宁一分析说,PET/CT之所以贵,是因为这种设备目前都为进口,尤其是PET/CT扫描仪,该设备一台的进价即为3000万~4000万左右,维护起来耗资也大。另外一方面, PET/CT药物是PET/CT检查中必不可少的,这些药物是由直线加速器生产出来的,生产过程就决定了成本不便宜。另外医院引进PET/CT后要成立一个中心对其进行管理,这当中的运营费用、人员工资等也是成本之一。

  据了解,医院引进PET/CT的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拨款、医院自筹资金、融资租赁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由于投入大,一些病源不足的医疗单位想尽各种办法招揽客户,而针对健康人的体检项目便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PET/CT风险在哪里?

  蒋宁一告诉记者,PET/CT进入中国后最开始仅用于肿瘤的临床诊断,肿瘤科的医生可以利用这项技术鉴别可疑的肿瘤病灶,对肿瘤的治疗进行疗效的评估,例如手术后病灶切除得干不干净,病人化疗后效果怎么样?同时还可以对肿瘤的复发进行监测。

  据了解,所有接受PET/CT检查的人都要注射一种放射性药物,由此引发了不少人对于PET/CT辐射风险的忧虑。那么,做一次PET/CT所接触的辐射量到底有多大?

  蒋宁一告诉记者,以全身扫描为例,做一次PET/CT的当量剂量是20~30毫西弗,即使是个别部位的扫描,当量剂量最少也在20毫西弗以上。而按照我国辐射防护的规范,一名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放射的接受剂量不能超过20毫西弗,而对于普通公众,一年的接受量不应超过1毫西弗,特殊情况下,单一年份内最大有效剂量为5毫西弗。“由此可见,一次PET/CT检查所带来的辐射已经相当于甚至超过了医院放射科工作人员一年的规定的接受限量。”

  但蒋宁一同时强调:“尽管如此,PET/CT作为临床诊断的手段也不是经常性的,患者不会在短时间内反复做,那么这些辐射量对于人体来说还是在安全范围内的。”

  正因为存在辐射的风险,所以即使作为临床诊断手段,卫生部也曾对PET/CT的使用作出了明确的指引。记者在网上查询到, 2011年底,卫生部在一份文件中提出要规范使用PET/CT,保护患者合法权益,要求其检查阳性率不低于70%。这一表态意味着PET/CT今后必须对症使用,用得其所。

  局限:

  PET/CT不能发现

  所有早期肿瘤

  事实上,PET/CT虽然神奇,但绝非万能。PET/CT在发现空腔脏器(如食管、胃、肠等)病变方面就存在盲区,不能代替胃镜与肠镜检查。有三甲肿瘤医院的医生告诉记者,PET/CT检查并不能取代CT和MRI检查。“每项检查都有其优势。有时候在做PET/CT检查时,我们还会要求病人进一步进行CT、MRI甚至B超检查。”而且尽管影像学检查进步飞速,但判断是否为恶性肿瘤其实仍然只遵循一个“金标准”,即对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出路:

  PET/CT体检亟待指引

  不少专家认为,PET/CT在体检市场的应用关键要有指引。据了解,目前我国这方面还是空白。事实上,早期发现肿瘤并非PET/CT的独家本领。“它所能发现的某些早期肿瘤,通过很多没有辐射、价格便宜的检查也能发现。”蒋宁一说,例如低剂量螺旋CT可以发现早期的肺癌,B超可以发现甲状腺瘤或癌变,还有如果怀疑得了肝癌,首选的是抽血查甲胎蛋白和做B超,并不是首选PET/CT。

  核医学领域权威专家、解放军301医院核医学科教授田嘉禾也坦承,PET/CT用作常规体检确实需要指导原则。“应该建立一个疏导方法,什么情况下该用,什么情况下不该用。”还有不少三甲肿瘤医院的医生认为,如能先进行初步筛查,发现肿瘤标志物异常后再进行PET/CT检查,是一种更为妥当的做法。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