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掉层层厚重的防护服、洗手、洗澡,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宿舍,这是我支援抗疫一线的第十一天了,我想记录一下我们儿科几个姐妹在公共卫生中心感染ICU共同“抗疫”的日子。
我们几个来自NICU和PICU,平日里就是一起战斗的姐妹,来到这里我们更像一家人了,互相扶持鼓励,互相照顾帮助,因为有彼此在,所以觉得就算我们身处抗疫一线,面对的是最急危重症的病人,也有信心打赢这场仗。
陈海娟,主管护师,工龄21年,女儿高三,正在全力备战高考。每每休息的时候,她总要给女儿打电话问问学习情况,总担心爸爸一个人在家照顾不好女儿的饮食起居,总是事无巨细的交代很多。我问她,“陈老师,你为什么要来一线,在家全心照顾女儿不是更好?”她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了,也是科室里的老大姐,你们年轻人家里孩子小,更应该留在家里,我孩子大了,来一线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她说的很轻快,可我们都知道,陈老师是妥妥的女儿奴,来一线后,她最挂念的就是她那在家紧张备考的女儿。前几天女儿跟她视频通话,告诉她说:“妈妈,我以后想做一名医生,这样如果国家和人民需要,我要陪妈妈一起上前线。”
孙雪彬,主管护师,工龄12年。在疫情之初,雪彬就主动请缨要求支援一线,把不满六岁的儿子早早送回爷爷奶奶家照顾,以便随时入驻公共卫生中心。妈妈看到一线感染的医务人员有几千人,还看到那个下班时晕倒在缓冲间的广西小姑娘,舍不得女儿来一线。但疫情就是命令,一接到医院通知雪彬就义无反顾地来了,但妈妈却并不知情,每隔一天她总要找个无人的安静的角落给妈妈打个电话,对妈妈说“妈,您放心,疫情就要结束了,我不会去一线。”
李晓茹,护师,工龄7年,晓茹是我们四个中年龄最小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我没有结婚,也没有孩子,我来一线理所当然”,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瘦小的爱美的女孩子,还是爸爸心里需要家人照顾的小女孩,但面对女儿的选择,爸爸只说了句“就知道你会去,一定一定要小心,注意个人防护,保护好自己。”晓茹跟我们说这些的时候,她哭了,她说,等疫情结束回到家,我想好好抱抱爸爸,告诉他我想他了。
正如NICU史一涵那首诗歌里所写的“你是父母的掌上明珠,你是爱人心底的柔软,你是孩子温暖的依恋”,冲在一线的白衣天使们,同时也是父母的子女、子女的父母、爱人。面对疫情,瘦小的身躯里蕴藏着巨大的力量。
时至今日,我还清楚的记得护士长通知我入驻公共卫生中心时的情形,那天是周末,我正在上班,护士长打电话说“艳丽,赶快把手头工作交接一下,回去收拾东西,明天进驻公共卫生中心。”虽然从疫情一开始就报名支援一线,从大年三十就开始接受各种培训,虽然我也已经做好了各种准备,但在接到通知的那一刻,心依旧扑通扑通的乱跳,我清楚的知道一线不仅意味着奉献、紧张、与家人的分离,还意味着高的感染风险甚至是牺牲。回到家里,对5岁的大宝说:妈妈要跟叔叔阿姨们一起,去打败那个困住小朋友不能去幼儿园的叫冠状病毒的怪兽,对1岁半的小宝说妈妈爱他,等抗疫胜利了妈妈再回来陪他,大宝抱着妈妈哭的稀里哗啦,小宝懵懵懂懂地答应说“好”。爸爸妈妈,公公婆婆和爱人都反复交代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让我不要挂念孩子,安心工作。初到感染ICU,面对陌生的环境和充满挑战的工作,感到压力山大。来自NICU的我,面对危重症的成人突然觉得不知所措,为了能尽快适应环境,做好危重症病人护理,开始在工作之余恶补各种专业知识。一开始,觉得力不从心甚至还哭鼻子,但周立民护士长告诉我说“各个ICU的护士都很强大,你只是专业不同,一定会很快适应的,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慢慢来。”正是这暖暖的鼓励的话语,让我最终战胜了自己,迅速适应了在感染ICU的工作。
在这期间,也认识了一群可爱的人:纪光、亚伟、骏学、赵帅、陈阳、瑞雪、小艺……在我们身后,还有来自医院和科室的强大支持,所以,这一段特殊的抗疫时光,必将成为每一个人心头难以磨灭的印记。我们始终记得第一次举手报名加入抗疫队伍的那种坚定,记得第一次穿防护服进入病房前的紧张,记得家人疼惜的目光,记得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更记得痊愈的新冠肺炎病人说的“从此夜空中最亮的不再是星星,而是医务人员的眼睛。”所有流过的汗、淌过的泪、层层口罩下边沉重的呼吸、泡的长满湿疹又疼又痒的双手、脸上的压痕,都会成为一枚枚抗疫的勋章,成为此生最珍贵的记忆。
透过休息室的窗户刚好看到医院花坛里那不知名的小花开了,春天就要来了,一如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役就要结束了。好期待春暖花开的日子,到时候,陈老师可以安心陪女儿高考,雪彬可以对妈妈说“妈,其实我去一线了,不过您别担心,我平安回来了”,晓茹可以抱抱爸爸告诉他他的小女儿长大了,我也可以回到家里陪大宝小宝慢慢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