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

从医学生到医生--浅谈病理住培初体会

时间:2016-11-28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病机制、形态结构改变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功能变化的一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各专科之间的桥梁学科。而诊断病理学是其很重要的一部分,以诊治疾病为目的,对人体组织材料进行病理学分析,为临床诊断提供科学依据。对于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医生来说,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病理医生,如何快速完成从医学生到医生的角色转换,是现在面临的最重要课题。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为大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优秀的师资和完善的培训细则,结合住培目的和自身情况谈谈病理诊断学习的几点体会。

1.重视基础知识,培养正确的诊断思路。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基础是一切后续学习的前提。病理诊断的基础在于取材,首先要掌握正常的解剖学关系和组织结构,才能在肉眼观察时将病变标本准确取材,以便于后续处理和诊断。此部分学习可先看取材相关书籍,熟悉常见标本取材原则,再跟随带教老师进行实践操作,学习效果可能更好。其次要了解不同器官组织的正常结构及基础病变特点,此过程需重温组织学与胚胎学及病理学,结合切片查漏补缺。病理培训的主要目标是诊断能力的培养,而诊断思路的学习是培训的重中之重,和带教老师共同阅片时,学习各个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镜下看到的病变特点,与正常组织学的区别来做出相应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最后可结合病史及其它影像学检查逐一排除,做出最终病理诊断。此过程可先查看诊断病理学课本,至少读一遍,对各系统疾病及其诊断依据有个大概了解,实践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更好的转变为实际应用能力。李杜鹃老师说过“看过必留痕”,阅过的片子可尝试写出初诊意见,对锻炼独立思索和诊断的能力帮助很大。

2.大量阅片,由少积多。

教科书中往往只有一、二张照片作为典型表现展示一下,而工作初期,往往会发现书中的图片和实际病理切片存在一定的差别,同一个病理诊断的不同的个体,其显微镜下的形态也不一样,只有通过大量阅片,培养眼缘,积累经验,将少见变为常见,诊断的准确率才会有所提高。

3.学习病理报告的撰写技巧,把握适度原则。

病理诊断报告不仅是科学也是一项文字艺术,需依据诊断标准,同时也要结合临床病史及相关影像学资料。诊断要适度,既不能诊断不足,也不能诊断过度,一定要把握实事求是的原则,适当控制自己的个性,养成谦虚谨慎的工作作风,对诊断没把握时,可向上级医师求助或申请会诊,不可过于冒进。

作为一名住培生我很庆幸能有此学习机会,感谢老师们的悉心指导,严谨的作风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我,也使得我在病理学习的道路上避开很多弯路。接下来的工作学习中会继续努力,争取早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病理住院医师。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