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科

解析病理报告中易被“误解”的高频词汇

时间:2016-12-29
       在今天的医疗圈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即使是最具现代化的一流名院,对疾病尤其是肿瘤最可信赖的诊断仍属病理诊断。尤其是对肿瘤的诊断,病理借助显微镜直接观察到组织,分析到细胞,对病灶进行定性判读,被称为诊断的“金标准”。如果说影像学是为了找到敌人的确切位置,那么病理学则要判断出哪个敌人顽固不化,对抗到底,哪个敌人通过感化可以弃暗投明,哪一位又是打入敌人内部的地下工作者。

       临床医生们根据病理结果对患者后续的治疗方案进行更精准的调整,良性还是恶性?浸润与否?有无转移?病理诊断在治疗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病理报告中总有一些专业的描述或修饰词让临床大夫或患者及家属一头雾水。那么我们就来解读一下病理报告,看看病理报告中最常出现的问题和几个容易被“误解”的高频词汇吧。

单纯性增生/普通型增生

良性改变,常见由炎症刺激或激素调节等原因引起的细胞增多,但增生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形态相似或相同。

不(非)典型增生

我们都知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是有一定过程的,从良性到恶性的过程可有中间阶段,并不是突变的,即:良性增生—中间阶段—恶性病变。那么这个中间阶段在形态学上即表现为不(非)典型增生,其复发率及进展率都介于良恶性之间,属于癌前病变,及时发现和治疗这些不(非)典型增生,可预防相应部位癌的发生。在临床病理工作中常见的不(非)典型增生有:鳞状上皮或腺上皮的上皮内瘤变。

异性增生

异性增生是一种形态学上的描述,它体现了细胞的大小、形态、极性发生了病理性的改变。异性增生包括不典型增生,当异性增生达到一定程度是即为恶性病变。

肿瘤级别与肿瘤分化

肿瘤的级别代表肿瘤的恶性程度,级别越高,肿瘤的恶性程度越高。而分化在病理学中指肿瘤细胞与其起源的成熟细胞的相似程度,通俗的讲就是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的相似程度。许多人会根据字面的意思,误解低分化的肿瘤比较好治疗,然而事实却是,肿瘤分化程度越低,其恶性程度越高,预后越差。

原位癌

所谓的原位癌,通俗地说,就是局限在粘膜的病变,肿瘤细胞虽然在形态上达到了恶性的标准,但既没有形成浸润,也没有发生转移,如果能及时发现,尽早切除或给予其他适当治疗,预后非常好,完全可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浸润癌

浸润表示癌细胞已经从发生的部位向更深的地方侵袭浸润,我们通常说乳腺癌、肺癌、结肠癌等指的就是浸润癌,只是省略了“浸润”两个字。

是否确诊

在病理报告中如果没有任何修饰词,直接给出明确的结果,那么就是一份确诊的病理报告。但有时报告单上会出现“符合”“考虑”等字样,这说明诊断结果并不完全肯定,需要结合临床表现或其他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在这些词汇中按照诊断肯定程度排序:符合>考虑>倾向>提示>疑为>不除外。
       病理报告是患者生命的判决书,一份好的病理报告应该给予临床医生更多更准确的信息及线索,为患者精准的治疗提供依据。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