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

这7个输血误区,您了解吗?!

时间:2021-02-28

7个输血误区,您了解吗?

输血治疗发展至今,已经是众多急慢性疾病的救治手段之一,对挽救患者生命和促进机体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虽然输血是一项有效治疗方法,但也需要有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生活中人们对输血认识不足,有些在观念上还存在着种种“误区”,需要纠正。

误区一

输血能带来“营养”,可以提高蛋白、增强免疫。

输血不能预防机体血液成分的减损,目前使用的血浆,对提高血浆蛋白水平,维持循环胶体渗透压,保持血容量,增强抗感染和修复能力,纠正凝血障碍所致的出血方面确有一定的帮助,但作用有限。此外,血浆是去除了红细胞的血液,仍然具有经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同时由于血浆中所含有的异体蛋白,还会造成受血者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安全。大量使用同种异体血液后,难免会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血型抗体,抗体积累又会阻碍进一步的输血治疗。

误区二

要输就输全血,什么都有。

临床输血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进行输注,不仅可以防止血液浪费,同时保证了患者的输血安全。

 

全血其实并不“全”,由于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因此,全血中除红细胞以外,其他成分功能都有部分丧失,起不到治疗作用,更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增加传播疾病的风险。此外,不按指征使用全血,极可能引发输血后的循环超负荷,特别是心、肺、肾功能不好的老人和孩子。

误区三

血越新鲜越好,最好是热的,有活力。特别是全血,新鲜的成分全面。

血液制品是个特殊的产品,并不像水果蔬菜一样,越新鲜,营养成分越高,人吸收的越好。新鲜的血液由于其血液成分活力高,有害物质如钾、氨、乳酸等相对较少,因此被认为疗效好,副作用少。但新鲜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血液成分制品符合保存要求的情况下,8小时内的白细胞、3天内的血小板、保存期内的红细胞,均具有良好的治疗功能,因此可视为新鲜血液成分。凡事均有两面性,特别是全血,因为新鲜,其所含具有免疫活性的T淋巴细胞数量也相对较多,如在受血者体内植活、增殖,免疫攻击,便会引发严重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此外,因为受检测条件和检测能力的限制,经血传播疾病的检测“窗口期”始终难以避免,而未能检测发现的梅毒螺旋体在4℃保存72小时便可完全自行灭活,因此使用热乎乎的新鲜血或新鲜全血还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

现提倡输用保存血,血液在保存期间,某些病原体会失活,大大降低了感染传染病的风险,输注更加安全。

误区四

O型血吧,万能血!

每一种血型的血都非常有用。由于O型血可以输给其他血型患者而被称为“万能血”。所谓“万能血”的说法是紧急情况下以抢救生命为前提,医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将O型血少量输给其他血型的患者。

实际上“万能血”并不万能, O型红细胞膜表面上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但O型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输入大量O型血时,血浆中的抗体未被受血者血浆足够稀释,就会破坏受血者的红细胞,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同理,AB血型也并不是万能受血者。AB血型人的血清中虽不含有抗A抗B的抗体,但其红细胞内含A、B 抗原,如果输用其他血型血时,极易引起输血反应。

因此,输血时应该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异血型者之间输血,只有在紧急情况下,不得已才采用。

误区五

生活上知根底,自己家人的血更安全一些。

除同卵双生,世上再没有两个人的血型抗原谱是完全一致的,从免疫血液学的角度上看,受血者多有免疫功能低下的状况,当供血者具有较强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时,会反客为主,识别并攻击受血者的组织器官,导致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的发生。而在血源亲属之间,由于可能携带相同的单倍体基因,受血者免疫系统识别供血者免疫细胞的能力大大减低,发生TA-GVHD的机率也成倍增高,甚至是其他人输血的几十倍,因此具有较高的输血风险。

误区六

患者:我是X型,不用查了,血型又不会变?!

严格来说,人的血型在一生中不会改变,但由于某些疾病的原因会导致血型抗原减弱或暂时性的“消失”。

例如某些胃肠道腺癌患者血型抗原表达减弱或消失;血液病患者因缺乏H转移酶或酶受到抑制,致使ABH抗原发生“改变”或减弱,病情缓解时又恢复过来;肠道疾病患者的O型或A型病人,可因肠道疾病细菌影响产生类似B抗原的物质而形成“类B”血型,表现为B型或AB型,病情好转后,“类B”即可消失。

所以,血型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

误区七

患者:护士,别抽血化验了,本来就贫血,血越采越少啊!

贫血的患者,需要经常输血来纠正贫血状态,更有甚者,是完全依靠血液来支持生命的,这类患者体内的血会随着输血次数不断增加而发生细微的变化,每次输血前采血化验是必须的,有些家属会对此表示不解甚至排斥。

交叉配血用的患者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3天之内的或能代表患者当前的血型血清学免疫状态。对于反复短期内输血的患者,每次输血前标本必须重新采集,这是必须严守的操作规范,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也是维护患者的自身利益,对患者生命负责。损失区区几毫升血液,却换来几百毫升的安全血输注,是值得的!

来源:输血科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