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

什么?医科大学的老师居然说献血小板不安全

时间:2020-11-29

什么?医科大学的老师居然说献血小板不安全……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近日布拉得收到一血站工作人员爆料:在联系某医科大学献血车进校园无偿献血事宜之时,其大学校团委老师明确表示:我们认为献全血是安全的,献血小板是不安全的,所以我们只献全血,不献血小板……
    此话一出,当时便搞得工作人员一头雾水,捐献血小板啥时候就不安全了?
    今天就请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捐献血小板,到底捐献血小板安不安全。

无偿献血的两种重要方式

无偿献血是拯救他人生命,志愿将自己的健康血液奉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崇高行为,我们最熟悉最常见的献血方式就是捐献全血。
    其实,除了全血,还有一种同样重要的献血方式,那就是成分献血,目前我国开展的成分献血主要是单采血小板,俗称机采血小板。
那么捐献成分血和全血到底有什么不同呢?

捐献成分不同

全血需要采集全部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而成分血只采集血液中的血小板和部分血浆。

 

捐献时间不同

全血一般采集时间约为3-5分钟,成分血则要根据献血者性别、身高、体重、采前血小板计数及捐献单位数等因素决定采集时间,通常为40-90分钟。

献血量不同

全血每次可献200毫升至400毫升,而成分血每次可献1个治疗量或2个治疗量。(1个治疗量=1U,2个治疗量=2U)

献血间隔时间不同

a、捐献全血后再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
b、捐献成分血后再次捐献成分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
c、另外捐献全血后捐献成分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3个月
d、捐献成分血后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不少于1个月

捐献血小板安全吗?

不同于捐献全血的深红色血液,血小板是黄色的,主要用于救治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淋巴瘤等血液病患者以及因放化疗而引起骨髓抑制的癌症病人。
    这些病人只因缺乏血液中的某种成分而需要输血,所以输注血小板避免了血液资源的浪费,还降低了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几率。
    血小板和全血的采集方式不同,需要借助血细胞分离采集,同时再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到捐献者体内。 

由于成分血捐献间隔短,再加上血液要回输,许多人因为恐惧或担心而拒绝捐献,但实际上捐献血小板非常安全。
    捐献血小板前,医护人员会根据捐献者的血小板计数确定其能否捐献及捐献的数量,保证采后血小板量仍在正常范围。

此外,血小板的恢复比红细胞快,捐献血小板三天后,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即可恢复到捐献前的水平。
    在捐献过程中也是绝对安全的,捐献者的血液都在经严格消毒的密闭管道套材中循环分离,每位捐献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套材,绝对不会造成交叉污染或感染上疾病。

成分献血也是一种爱

对于无偿献血,成分献血是一种更加科学的献血方式,也更加考验献血者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自律能力。

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有很多百次献血英雄,200次献血英雄,甚至更多次,他们都是实践检验真理的标准,血小板捐献对献血者身心素质要求比捐献全血略高。

长久的捐献,血小板的捐献者都保持对自己的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保证身体健康按期捐献血小板,献血小板对他们无害,反而让他们一个个都成了健康达人。

作为一种社会责任感的爱心行为,近年来更有多所高校都纷纷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中来,校方鼓励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奉献社会,无偿献血便是一种最有意义的表达方式。

 

我们曾在多次报道中看到过他们创造下的热血成绩,更看到过如武大博导潘迎春老师这样的榜样力量:自2004年开始,16年已经成功捐献3次全血,197次成分血,累计84900毫升。

作为高校的领头羊,清华大学22日更发起“岁末愿望清单,无偿献血,共赴岁末"无偿献血专场活动,在11月28日,热血的清华学子将再一次伸出手臂,捐献自己的全血或成分血;而这样有爱的活动,清华大学坚持了18年。

若捐献血小板不安全,会有这么多爱心人士和高校大学生坚持吗,所以想对开篇那位医科大老师,以及千千万万个如这位老师一样,单纯认为捐献全血才安全的人们说一声:

致敬所有长久以来,坚持定期捐献血小板的无偿献血者们,是你们给了成分献血底气,衷心地感谢你们。

转自: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网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