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提倡一次献血400ml?
我国《献血法》规定献血者一次献血量200ml,最多不超过400ml,两次献血时间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目前无偿献血有200ml、300ml、400ml可供选择,那么为什么提倡一次献血400ml呢?
一次献血400ml,对献血者健康并无影响
一个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体重50kg的人,血容量约为4000ml,献血400ml,只占总血容量10%;体重60kg的人,血容量约为5000ml,献血400ml,只占总血容量8%。
从血液生理方面讲,科学实践证明,人体一次献血量在全身总血容量的12%以内,可以自行代偿,在短期内就能完全恢复到失血前的血容量,不会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献血后,多补充水分有利于血容量迅速恢复,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献血者体内储存池的血细胞会进入循环池增加血容量,有利于促进骨髓保持旺盛的造血功能。一次献血400ml比一次献血200ml对骨髓的刺激更强,使骨髓的活力更旺盛,体内新生的活跃细胞更多,更有利于机体免疫力的提高。
此外,长期科学献血,可以减少体内部分粘稠的血液,通过正常饮水,补充血容量,达到稀释血液,降低血脂的目的,对预防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起到重要作用。而血脂浓度降低或血液稀释的程度又与每次献血量直接相关,因此,一次献血400ml比一次献血200ml更有利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一次献血400ml,对受血者更安全、更有利
从患者临床用血安全讲,输血有利也有弊,在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同时,输血安全不容忽视。每个人的血液中都含有各种结构复杂的蛋白质,输入另一个人的体内就可能成为抗原,与其特异性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产生免疫反应,如HLA同种免疫引起的发热反应、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TA-GVHD)、血浆蛋白过敏等等。因此,患者所输的血液来自献血者的人数越少,出现输血不良反应的可能性就越小。一次献血400ml对受血者来说,更有利于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提高患者用血安全系数。
由于经血液传播疾病的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等)都存在不同的“窗口期”,无法检测,同时还有可能存在经输血传播的其他未检测的病毒和未知病毒等,患者每次接受输血治疗都存在输血传染病的风险。在达到治疗目的所需相同输血量情况下,血液来自献血者的人数越少,出现输血传染病的可能性就越小。因此,一次献血400ml对受血者来说,有利于降低经输血传染病的风险,提高患者用血安全。
此外,对患者来讲,达到相同的输血治疗目的,接受一次献血400ml的血液,可以相应减少费用问题,如血液交叉配血费等。
一次献血400ml,更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保存和使用
输血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大部分患者需要的不是全血,只是血液中的某一种成分。因此,除了鼓励部分献血者捐献成分血以外,血站会将其他献血者捐献的全血分离制备成各种血液成分,如红细胞悬液、血浆、血小板等。根据患者实际需要,缺什么补什么,做到合理用血。
一次献血400ml,不仅增加献血量,有利于血液成分的分离制备和保存,各种血液有效成分含量高,增加患者输血治疗的效果。
其他国家一次献血情况
欧美国家如美国、加拿大、荷兰、英国、德国、法国、瑞士等,体重50公斤以上的成年人,一次献血在450ml—500ml不等;韩国一次献血320ml-400ml,献血间隔2个月;香港特区一次献血350ml-450ml,男性献血间隔75天,女性献血间隔105天;台湾地区一次献血250ml-500ml,献血间隔3个月;日本一次献血320ml-400ml,献血间隔2个月。
我国一次献血200ml、300ml、400ml,两次献血间隔期不少于六个月。
来源:综合青海血液中心及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