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转自:临床输血医学
1、掌握各种成分血液的输注和护理要素
1全血和红细胞的输注和护理
储存温度为4~6℃,稍复温后即可输注;选择比较粗大的静脉穿刺;输注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使红细胞与添加剂充分混合,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轻摇血袋使红细胞悬起,以避免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通过Y型管(双头输血器)注入血袋中加以稀释并混匀,在血液输完时可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血袋,尽可能不浪费血袋内的余血;严格掌握输注时间,先慢后快,输注时间一般不超过4h;
洗涤红细胞应尽快输注,必须在2h内输完,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只能在4℃冰箱保存24h;红细胞内不能加任何药品,尤其是乳酸钠复方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液或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否则会发生凝固、凝集或溶血;对于有ABO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应输注O型洗涤红细胞,幼儿也尽可能输注洗涤红细胞;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血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2血小板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4~26℃,轻轻振荡;因血小板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所以取回后应立即输注(输注前将血袋混匀,切忌剧烈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以病人可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用输血器输注;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应在常温(22±2)℃下保存,并每隔10min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血小板聚集,不能放冰箱暂存;ABO血型同型输注,Rh阴性患者如有条件应输注Rh阴性血小板;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小板有特殊要求,应特别注意。
3血浆的输注和护理
保存条件为-20℃以下,融化后应尽快取回;输注前必须检查血浆外观,正常应为淡黄色半透明液体,如颜色异常或有絮状物则不能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输注,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输注速度一般为5~10ml/min;用输血器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一经融化不可再冰冻保存,如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注,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能超过24h;血浆原则上需同型输注;骨髓、血干细胞、脐带血移植病人输注血浆有特殊要求,一般输注AB型血浆,应特别注意。
4冷沉淀的输注和护理
冷沉淀是从200ml新鲜冰冻血浆分离制备的,其容量为20~30ml;在37℃水浴中快速融化后,应以患者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注(可以加入10~15ml0.9%氯化钠溶液稀释);未能及时输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放置过久,不宜放于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保存;不主张静脉推注,建议选择输血器输注;原则上应ABO血型同型输注。
5机采粒细胞的输注和护理
机采粒细胞主要应用于治疗因粒细胞严重减少或功能障碍,伴严重感染,经联合抗感染治疗48h无效,经充分权衡利弊,可考虑输注粒细胞;不提倡预防性输注粒细胞;一般每天至少应输注1.5×109~3.0×109个粒细胞才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一般主张连续输注4~5d,或至感染消失,骨髓恢复功能;从血液分离开始到给患者输注最好能在4~6h内完成;如因故未能及时输注,可置于室温暂时保存,但不能振荡,保存时间不超过8h;输注过程中如出现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注,并给予药物治疗。
2、严格按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执行
1输血前的护理
护士在输血前应充分掌握病人的病情(如疾病的诊断、输血史、过敏史、妊娠史、传染病史、有无休克和肝肾衰竭等)、输血的目的、输注的血液类型等资料,有助于护士在输血前合理安排输注的顺序、速度和时间,预计输血中可能发生的潜在危险。护士应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针对病人及其家属有关输血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进行必要的输血前心理护理,特别是要说明输血的目的和必要性,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心理,增强对输血治疗的信心;也需说明输血可能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让病人及其家属有一定的思想准备。
2采血
据文献报道,输血失误10%在于护士采样,51%在血样收集和管理。护士在抽取交叉配血标本前,必须事先将试管贴上条型码或交叉配血通知单上的联号(必须完整、规范填写病人的住院号、病床号、姓名);检查病人在输血前,是否已检测输血前五项,医生是否已履行告之义务,并按要求签定《输血治疗同意书》。准确、无误采集患者的交叉配血标本(如病人在输液时必须应选另外部位,以保证交叉配血标本质量)。如果同时为2名以上的患者采集交叉配血标本,应加强核对,避免混淆,按一人一次一管的顺序逐个完成。抽血完毕,应记录采血时间,并将标本尽快送输血科或血库。
3取血
护士接到取血通知(最好能记录通知时间和通知者姓名),应尽快到输血科(或血库)取血,与输血科(或血库)工作人员共同核对输血科(或血库)的登记、交叉配血单、血袋标签等内容,并仔细检查血液质量。确认无误后应签名并登记取血时间,以备查验。
4输血及输血过程中的护理
取回血液后,应尽快输注。有文献报道,床边核对环节失败,占所有输血操作程序错误的25%。护士在病人床前应严格、认真履行“三查八对”程序,即查血的有效期、血的质量和输血装置是否完好;对姓名、床号、住院号、血袋号、血型、交叉配血实验结果、血液种类和剂量。
所以输血前必须由两名医护人员进一步仔细核对有关信息,特别是对病人的信息一定要认真核实(如果病人处于昏迷、意识障碍,必须反复核对),确认无误后方可输血,并记录核对和输血护士的姓名及输注时间,以备查验。在输血过程中必须经常询问病人有无异常感觉,以尽早发现异常情况,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病人对输血的恐惧和顾虑。
5输血后的护理
护士对输血后病人的关心和询问非常重要,有助于及时发现因输血引起的异常情况,也有益于病人提高对输血的正确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6输血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护理
发热反应、过敏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性输血反应是常见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热、寒战、头痛、腰背痛、进针部位疼痛、气促、皮肤瘙痒、呼吸困难等是常见的症状。输血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及一般情况,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处理,若发现病人有上述症状,应立即报告,暂停输血,保持静脉通路,做好抢救前准备;尽快报告输血科(或血库),查明输血反应的原因。
总之,通过大力加强有关输血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学习;加强输血业务学习和输血安全教育;加强输血的法律意识、证据意识、责任意识、安全意识;规范输血护理技术操作程序;制定处置各种输血不良反应的预案,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输血护理质量,对于保护病人、医院、和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病人安全、有效输血起到重要作用。
其他问题
1袋装血液如何加压输血?
加快输血的方法是加压输血,塑料血袋加压输血比以往的瓶装血液更为方便,可选择下列的方法之一种:
(1)将血压计袖带围绕血袋,然后打气使油套充气胀起来,便可起加压的作用;
(2)把血袋卷起来用手挤压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加压方法,但血袋内的空气必须很少;
(3)采用专门设计的加压输血器。
2为何成分血中红细胞制品会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如何处理?
红细胞制品包括浓缩红细胞、添加液红细胞、少白细胞的红细胞、洗涤红细胞、冰冻红细胞等。这些红细胞制品在制备肘往往将红细胞悬浮在生理盐水或添加液中,由于红细胞比重较大,输往一段时间后红细胞就沉淀于血袋的下部,导致血液粘稠度过大,故出现越输越慢的现象。
红细胞制品在输往前需将血袋反复颠倒数次,直到紧密的红细胞混匀才能输注。必要时在输注过程中也要不时轻轻摇动血袋使红细胞是起,就不会出现越输越慢了。若已出现滴速不畅,则可将生理盐水通过Y型管(双头的塑料输血器)移入血袋内加以稀释并混匀。
3浓缩血小板、新鲜冰冻血浆及冷沉淀输往时需注意哪些事项?
(1)血小板:①输注前要轻轻摇动血袋,使血小板板悬起,切忌粗鲁摇动,以防血小板损伤;②摇句时出现云雾状为合格,无云雾状为不合格,疗效差。如有细小凝块可用手指隔袋轻轻捏散;③血小板的功能随保存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血库取来的血小板应尽快输用;④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以便迅速达到一个止血水平;⑤若因故(如病人正在高热)未能及时输用,则应在常温下放置,每隔10分钟左右轻轻摇动血袋(防止协山顶聚集),不能放入4℃冰箱暂存。
(2)新鲜冰冻血浆:①输驻前肉眼观察应为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如发现颜色异常或有凝块不能输用;②融化后的新鲜冰冻血浆应尽快用输血器输入,以避免血浆蛋白变性和不稳定的凝血因子丧失活性;③因故融化后未能及时输用的新鲜冰冻血浆,可在4℃冰箱暂时保存,但不得超过24小时,更不可再冰冻保存。
(3)冷沉淀:①融化后冷沉淀不仅要尽快输用,而且要用输血器以病人可以耐受的最快速度输入;②因故未能及时输用的冷沉淀不宜在室温下放置过久,不宜放4℃冰箱,也不宜再冰冻,因为因子Vlll最不稳定,很容易丧失活性;③融化后的冷沉淀可以—袋一袋的由静脉推注,最好在注射器内加入少量构椽酸钠溶液,以免注射时发生凝集而堵塞外头;亦可一袋一袋的快速满往;还可将数袋冷沉淀逐以汇总,并通过冷沉淀袋的出口部位加如少量生理盐水(10~15ML)加以稀释后滴注。
4为何不能把静脉注射的药物直接加入血液内输注?
除了生理盐水夕卜不可向血液内加入任何药物,原因是:
(1)药物加入血液后,不仅可能因改变血液中的pH、离子浓度或渗透压,而使血液中的成分变性,甚至发生溶血,而且药物本身也可能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药物失效;
(2)谋些药物加入血液滴注会掩盖输血不良反应早期发现,特别是严重的溶血反应;
(3)把药物加入血液的过程,增加了血液被污染的机会;
(4)由于输血的速度慢,药物进人人体的速度也慢,故不易迅速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而及时发挥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