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

危险!别让心理问题,成为高考前的“坎”

时间:2021-05-25

2021年高考距离今天,还剩整整两周,考生们进入最后的冲刺。但这段时间,河南省人民医院心理医学科门诊却“人满为患”,而且90%以上的患者竟然是13-17岁的青少年,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学生。在即将高考的关键时刻,如何才能照顾好学子们的心理健康?对此,资深心理医生有话说……

边用刀片划自己边拍视频
       原因不是抑郁这么简单

“最近我的门诊量每天超过100人次。节假日来就诊的,90%以上都是13~17岁的青少年。”提起青少年“扎堆儿”看心理门诊,河南省人民医院心理医学专家孟焱副主任医师有些忧心。

来就诊的孩子,大多以抑郁、焦虑等症状为主,不少孩子存在自伤行为。简单地说,就是自残等自我伤害的行为。如果不能及时干预,甚至可能威胁孩子生命。“这两年,青少年抑郁症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出现自伤等较严重情况的,并不都是抑郁症。”孟焱说。破坏性情绪障碍、双相情感障碍、人格障碍、应激障碍等都有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抑郁症状和“非自杀性自伤”行为。

下面这些导致自伤的原因,更是让人意想不到:1.为了释放内心的负性情绪。自伤难道不疼吗?对自己下狠手到底有多难?许多人一定想不到,在严重负性情绪困扰下,孩子自伤时甚至感觉不到疼!2.为了吸引家长、老师关注。不关注,就自残?听起来有点匪夷所思,但对于青少年而言,却是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真实心理诉求之一。孟焱就接诊过一名少女,一边用刀划伤自己,一边笑着录视频发给妈妈,只是为了能让妈妈赶快回家多陪陪自己。3.纯粹出于模仿。

孩子的心理问题多与家长有关

“你只管好好学习,其他的用不着你操心。生活保障我们来做。”这话听起来耳熟吗?堪称许多家长的标准对白。

孩子心理出了问题,和父母有啥关系?有关系!大有关系!

孟焱提醒: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互动出了问题,这是导致孩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很多父母认为,我供你吃、供你穿,要什么给你什么,你有什么想不开的?事实上,当代青少年物质条件相对丰裕,精神心理层面的需求日益增长,但在学习生活中,却很难得到相应的满足。许多家长和孩子之间缺乏足够的沟通。沟通碰壁后,许多孩子心里会倾向于拒绝再次沟通。久而久之,问题积压,心理健康隐患也越发严重。

因此,家长朋友们你们才是孩子心理健康重要责任人!家长们一定要设身处地,尊重孩子,积极主动关注孩子心理动态和身心健康。

科学心理减压更有利于考场发挥

临近高考,下面的心理健康小贴士,广大考生与家长朋友记得查收喔:

有些焦虑感是正常的,但过度焦虑不利于考试的正常发挥,应学会调适、缓解。首先,这时家长不要再给孩子施压,而是要减压。建议考生尽可能固定作息时间,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适度加强体育锻炼,增加睡眠时间。不要给自己制定极端化的、唯一的目标,如“一定要考上某某大学……”如果发现经调整无法改变情绪,明显影响学习时,要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