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一家人抱着小宝宝冲进急诊!“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但等医生“诊断”完后,小宝宝的一家人都笑了。在急诊,类似的一幕并不罕见,究竟发生了什么?以下为河南省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医生丁韶洸的叙述:
凌晨急诊“惊魂”
今天又轮到了我值急诊夜班的时候,这两天天气骤变,也许是由于气温骤降的缘故吧,看诊的患者,尤其是急诊的患者更是络绎不绝。后半夜,急诊分诊台的嘈杂声终于渐渐地小了下去,突然,我听到了外面急促的脚步声,随之就是焦急的敲门声。我立马抬头看表,时针指向凌晨4点10分。“这时候着急来医院的,一定是情况非常紧急的患者!”我做好“战斗”的准备,冲到门口把门打开。
新手妈妈的“乌龙”
门打开的一瞬间,一位年轻女性,抱着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小宝宝,由她的丈夫和母亲陪同“闯”了进来。她神情紧张,焦急地说:“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小宝宝出了什么事?”“孩子刚出生25天,双侧鼻孔都被鼻屎堵住了,吃奶的时候憋得脸都红了。可能鼻屎太深,月子中心的护理人员也不会处理。我们都吓坏了,所以就赶紧来医院了,这会不会引起窒息呀?”听完宝妈的描述,我悬着的心算是放了下来,心想,这哪是什么急诊呀!按理说,这小小的鼻屎问题,应该由宝妈和月子中心的护理人员处理的。可能这是个新手妈妈,对宝宝出现的任何问题都束手无策吧。宝宝鼻屎这个问题,其实真不属于医学范畴,我也不需要给宝宝做什么特殊的医学处理。但我除了是一名医生,也是个“过来人”,有育儿经验,我还是很同情、也耐心地讲解了自己是怎么给宝宝处理鼻屎问题的。听完我的解释后,他们没那么紧张了,伴随着互相理解,一家人怀抱着宝宝满意地离开了诊室。
处理鼻屎的“硬知识”
讲到这里,我忍不住想科普一下。鼻屎其实就是鼻孔毛囊分泌物干燥后的产物,它能阻挡外界的一些细菌和灰尘进入孩子呼吸道。宝宝的鼻孔较小,不仅容易堵塞,也非常敏感,常常导致鼻屎硬而多。一般情况下,如果鼻屎不影响宝宝喝奶、睡觉,是不用处理的。如果鼻屎大到影响宝宝吃奶睡觉,可用婴儿棉签蘸生理盐水湿润宝宝鼻孔,待鼻屎软化后,宝宝哭闹或喷嚏时鼻屎会从鼻孔喷出来。冬天来了,天气干燥,特别容易产生鼻屎。作为宝妈,应该做些预防工作,比如使用湿化器增加房间的湿度,使用生理盐水喷鼻剂湿润宝宝鼻腔,还可以在宝宝睡觉时在床单上垫一块小薄毯使宝宝的头部略微抬高使宝宝呼吸更顺畅等等。知道了这些小知识,也就不用大半夜跑到医院求助医生了。
看急诊的“手足口病患儿”
无独有偶,儿科医生吴方方也遇到过焦虑的家长,大晚上带没病的孩子来看急诊的。以下是她的叙述:夜间9点多,一位母亲带着孩子慌慌张张推开诊室的门:“我孩子可能得手足口病了,麻烦医生赶紧给我们看看,需不需要住院呀!”我赶紧检查了一下孩子,孩子约3岁,精神很好,体温正常,手足、口腔都没有疱疹。我问家长“没什么事呀!为什么说是手足口病呢?”详细听家长一说,才明白原来是虚惊一场。原来,当天下午患儿母亲带孩子去了一间书吧,在里面孩子和一个七八岁的姐姐玩了一会儿。妈妈好奇地问那位姐姐为什么没去上学,而是在书店里,姐姐说她是手足口病,还不能去学校,不过已经快好了。这位母亲一听就吓坏了,认为孩子也会得手足口病,在家里坐立不安,带着孩子慌里慌张地到了急诊。听我科普了手足口病知识后,家长放心地回家了。
掌握健康常识 少跑冤枉路
说到手足口病,很多家长谈之色变,对孩子手上的任何红疹都害怕,甚至要跑到儿科急诊让大夫看一下以求心安。其实,接触了手足口病患儿,不一定会得手足口病,无须过度焦虑。手口足病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当宝宝接触过手足口病患儿时,需采取以下措施:
1.用肥皂或洗手液给宝宝洗干净手,会大大降低被传染概率。2.杜绝宝宝再与患病儿童接触。3.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给宝宝洗手,不要给宝宝喝生水、吃生冷食物。4.密切观察孩子精神状态、体温及手足疱疹情况,发现异常再就医即可。(耳鼻喉科 丁韶洸 儿科 吴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