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的根源在哪里?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
近日,关于“献血”的话题炒的沸沸扬扬!起因是健康中国探索将无偿献血纳入征信一说。然而没有人知道,在冬季探讨这个问题,无异于在季节性缺血的伤口上洒盐。在现代人的印象里,生活如此美好,似乎没有可愁之事,没有所缺的东西?然而看完上面的《人间世-资源》视频,你就会明白:有一样东西,你买不到,也没人愿意卖,那就是临床病患救治需要的“血液”!中国的血液供应实行的是“无偿献血”制度,交由全国几百家采供血机构来完成。每个省有自己的血液中心,每个市设自己的中心血站。在采供血管理上实行“属地管理”的原则,即自己在自己的地盘上采血供自己使用。
近年来,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进步,医疗体制改革的进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临床的用血量越来越大。在春秋两季,血液供应可以勉强实现“紧平衡”;但到了冬夏,季节性缺血就打破了这种平衡。然而全国人民的献血热情并没有明显的提升,千人口献血率依然维持在10左右。紧缺的这部分血液资源,就靠全国各地血站工作人员加班熬夜完成。所以,在街头,你时常可以看到夏季采血车挑灯夜战,冬季献血车傲雪凌霜,工作人员在露天帐篷下冻的瑟瑟发抖。工作环境之艰苦,堪称全医疗行业之最。
这个看似人人身体里都拥有的东西,却常常因为观念、认知、人文、天气、节日、风俗习惯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被层层束缚在现实的牢笼里。从每年的12月到第二年的3月,越接近春节临床用血紧缺的情况越严重;采供血机构将冬夏这几个月称为一年中的“硬仗期”,尤以冬季缺血形势最为严峻!这一仗打的不好,整个医疗机构的救治工作就将会受到影响:战“圣诞”、斗“元旦”、坚守“春节”、捍卫“元宵”,是这一场大战役中的四场小战役。圣诞是本场战役中的第一个“贮血期”,每个采供血机构都会早早做策划和安排;如果不出意外,圣诞节采集的血液必须为春节贮血打下第一道防线。紧跟着,“元旦”则是第二个“贮血期”,元旦采集的血液必须在圣诞的基础上加固春节用血第二道防线,因为春节期间将再无献血高潮。第三场战役将是“坚守战”,稳扎稳打一直扛到过完元霄节!这中间是一环扣一环,一次失利将可能面临全盘告急。
在这场大战役中,小战役可谓是时常不断!因为血小板的最长保存期为五天,所以只能随时采集、随时招募;如果无人预约或应急捐献,临床上病人的生命就可能面临危险。因此对于冬季成分血的应急预告,大家一定要无条件地应急响应;因为血站一旦发这样的信息,那就是库存已经报警了。稀有血型用血更是急上加急,一个电话就预示着必须争分夺秒的准备。还有各种特殊的血液制品,无时无刻不提示着这场战役的艰巨性及复杂性。有人把血站理解成一个大冰箱,以为采集回去的血液就是在血站贮存周转一下,其实血站的工作比你想象的复杂的多。血液从采集、检测、制备、保存到发放,每一个环节都科学严谨、精益求精。而我们平时看到的,只是血液的采集环节;采集环节一旦面临资源告急,后期的工作就将无法进行。所以,作为爱心群众,我们能做的就是:“献血,现在献血,经常献血。”为血库充盈做好前期准备。
据调查研究显示:2017年全球血液供给总量约为2.72亿个单位,全球需求总量约为3.03亿个单位,血液供需差约为3000万个单位。在血液供给不足的119个国家中,总供需差超过1亿个单位,相当于每10万人中缺少约1849个单位的血液。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不论在哪个国家,每1000人中应有10-20位献血者来保证足够的血液供给。大多数高收入国家的血液供给量能够满足需求。例如,丹麦的三种血液成分供给量在全球居首位,每10万人有14704个单位的血液制品;而印度的供需差绝对值居全球首位,2017年的差额近4100万个单位(需求量为5250万个单位,供给量为1130万个单位)。
然而,新的发现表明:千人口献血率10-20这个数字,还是低估了许多国家的实际血液需求量。由于各个国家的主要疾病负担不同(比如我国人数众多的血液病患者及放开二胎政策后大量的高龄产妇用血需求),需要的献血者数量也有所不同。输血可以治病,但更多的时候输血是为了救命。WHO表示,确保安全和充足的血液供给是每个国家医疗卫生政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我国的千人口献血率一直徘徊在千分之十左右提升缓慢,每年有大量的血液病患者和孕产妇用血量居高不下。试想:十三亿人口的基础人群,1500万人次的献血量岂能满足?而且,这里的“献血人次”并不是指真正参与献血的人数;很多固定献血者一年献血24次(相当于24-48人次),其实真正的献血人数远远达不到1500万。因此,采供血机构成了被架在舆论火山口上炙烤的医疗机构;血液工作者,成了采供血战线上真正的风雪夜归人。
听完小编上面的分析,现在您一定明白鼓励大家献血绝不是无中生有的耸人听闻。前不久发生在某市的“跪街求血”事件,就是人们漠视献血的真实案例:一位产妇需要用血几万毫升,相当于上百人的献血量。血站竭尽全力采集,倾尽所有供应;但如果没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血站的日常采血量又能供应几位这样的患者?其他的病人还救不救?况且无偿献血是自愿参与的事情,街头没人自愿献血,采供血机构又能奈我何?所以才出现了家属迫于无奈,焦急中自行上街下跪求血的事件!家属心里很明白,大多数人和自己以往的旁观心态一样;如果不跪下来求,估计都动不了恻隐之心。所以,在临床用血短缺的紧急关头,社会大众的任何漠视及矜持态度,都将影响的是病患生命及医疗机构的正常救治。
因此,我们即使做不到一人一本献血证,也应该一家有一本献血证;即使一家没有一本献血证,也应该一个百人的单位有一本献血证或一个千人的集体有十本献血证。即使大家的身体都不符合献血条件,能不能主动的去做志愿服务;即使工作忙碌做不了志愿服务,能不能发朋友圈做个献血宣传。打开您的手机,能找出一条关于献血宣传的链接吗?我想,同样达不到千分之十的比率!所以,缺血的根源不是观念,而是漠视:漠视别人的生死,同时也是在漠视自己的生命!就像前几天输血科医生在文章里说的:“在自愿献血的年代,谁也不能保证急救用血100%的供应!”你的漠视,他的漠视,最后就是“跪街求血”的结局。
在西安血站,有一位姓赵的护士,个子高、体重轻,但为病人应急献血了无数次。她的献血服务可以说是无可挑剔,但感召的献血者同样有限。在她二十年的工作历程中,加班熬夜的现象时常有,可能已超过正常休息时间;最晚的是在圣诞节平安夜,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全中国血站有许多这样优秀的采血护士,她们坚守采供血岗位数十年,熬白了额前华发,熬瘦了日月星辰,但依然没有熬大她们心胸中的热血梦想。难道怪她们不够辛苦、不够优秀吗?她们足够辛苦、足够优秀了!她们着白衣、站街头,素面朝天,口舌科普,一个班下来光吸进肺里的尘土就有几十克。遇见狂风暴雨、冰刀霜剑的天气,献血车能依然在街头傲立,她们的功劳功不可没!作为社会,我们能不能给这样的行业、这样的医务工作者一分支持、一份温暖呢?她们完全可以待在空调车优越的环境里,不下车去宣传;你献不献与我没关系,反正无偿献血是自愿参与!她们之所以能苦口婆心的讲,与恶劣环境做斗争,为多采一袋血而竭尽专业与体力之所能,正是因为胸中有一份为临床用血病患着想的执念。
所以不管于情于理,我们都应该献血、都应该支持献血、都应该关注献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若要满足临床的血液需求,以2017年为例:全球195个国家均需超过WHO制定的血液供给目标(每1000人有10-20次献血)。假设每次献血可以获得大约1.5个单位的血液成分,那么全球有40个国家需要每1000人的献血次数超过30次,而东欧的4个国家需要每1000人的献血次数超过40次。以这个作为参考依据,你可以想想我们的缺血程度、千人口献血率的提升空间还有多大?有相关专家表示:“随着中低收入国家就医人数越来越多,这些国家对血液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如果没有社会大众的普遍参与及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全球血液供求差距将进一步扩大。”
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常常以地球人自居,人类文明的光辉闪耀在社会的各个层面,为什么到了无偿献血这件事上就与“世”隔绝了呢?手机我们要用苹果、华为,网络我们要用4G、5G;无偿献血事业也能不能来个更新换代、爱心提速,将千人口献血率提高到40-50!这不需要资金,也不需要技术;只要每个人心中有那么一点“文明”理念,明天挽起袖子就可以分分钟实现。文章写到这里,有不明白的人肯定还会问:“你为什么顾左右而言他,不直接针对缺血的根源展开讨论?”说实话,从98年至今,这样的文章有人写了不止上万篇,各人都有各人的道理和观点。但所有的讨论过后,大众还是在观望,文明还是像蜗牛一样慢慢爬行,千人口献血率还是未见明显提升。为什么?因为爱心不是靠道理培养起来的!很多人不献血的原因是自私,自私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要改变这种天性,就必须让他明白:自私的结果不但会伤人,到最后还会反噬自己!中国无偿献血宣传的公众号如此之多,几百家血站就有几百个公众号;再加之政府及媒体的呼吁,为什么大家的献血意识还是没有大范围觉醒、献血积极性大幅度提升?
原因只有一个,就是没人敢直接指出人性中的自私。大家把不献血的主要原因都归结为政府的不支持、血站的不作为、宣传的不给力、管理的不透明、制度的不人性等等,其实责备完了自己心里都明白缺血的根源在哪里?上图是我国一位优秀的血站人,作为血站的副站长,他从国外考查学习回来后,直接举牌上街宣传无偿献血。他就是要告诉大家:“我们需要您的一份爱心!”献血救人是“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事业,别说在和平时期,即使在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也没有人会为挽救生命提出条件?更何况,人人都是这个事业的受益者。所以,要谈缺血的根源,根源就是献血必须摆脱一切外界的干扰,以生命的救治作为最终目的。否则,有谁可以告诉我自己保证不生病,生病需要用血时绝对不用别人捐献的血,可能么?科学技术必须与文明同步,否则即使人类科技创造了献血捐髓移植器官,人类文明的脚步跟不上,拯救生命的事业也无法开展。
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受一位百次献血者黄哲医生朋友圈的启示。黄哲医生,是陕西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一位普通医务人员;至今组织公益活动500多次,献血一百多次、几万毫升,今年的24次血小板捐献任务也已超额完成。大雪节气那天,他在朋友圈中感叹道:“掉头一去是风吹黑发,回首再来已雪满白头。一生好短,只不过下了几十场雪,献了上百次血而已!”说实话,看到这段文字时我流泪了。前几日,他还在微信中咨询我,自己去血站献血,被告知今年已经不能再捐献了!问我政策上还有没有允许再献血的规定?我说:“您辛苦了,歇歇吧!”紧跟着,厦门的百次献血者王忠武也被宣告今年献血量已达封顶。进入十一月份以来,全国许多的百次献血者已超额完成国家法定允许的最大年献血量(24次/40个治疗量/10升)。预示着这个寒冬腊月,即使患者缺血的要命,他们也只能作壁上观,机会将留给那些从来没有献过血的人!屏幕前的亲们,你们能扛起英雄交付的这一个月献血/供血重担吗?
别人献血一年、十年、几十年,献到政策法规不允许再献;我们能不能献血一天、一月、一个季度,在季节性缺血的紧要关心为临床用血出一把力?同样生活在“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世界,爱心资源的配置能不能稍微均衡一点?世界是献血者的,也是我们的;既然和谐社会的福利属于每一个人,那么社会的文明进步也应该大家共同推动。如今,我就是这样站在冬日的街口,和你探讨着关于“献血救人”的故事。我本不想把话说的这么庸俗,但在这熟悉的清冷里,遥望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遍观街头献血点门可罗雀的境遇,我多么希望那些急需用血的病患能心中充满温暖。回眸时,即使病痛忧伤了心境、时光衰老了容颜、岁月沧桑了故事,但只要忆起无影灯下的那抹红,也足以让生命感动。这个冬天,你会献血吗?明年春天,你会献血吗?一年365天,这个世界天天有人生病:是你,是我,是他们!希望当有一天我们躺在病床上的时候,我们不会因为无人献血而犯愁?
文章最后这位是一位武汉的妈妈,在时光的镜头下她是如此高大。她们一家都献血,她自己献血一百多次,老公献血几十次;两个孩子刚满十八就开始献血,分别献血几次、十几次。她是一位普通人,她的家庭也是武汉一个普通家庭;可是她们为这个社会及时代所做的贡献,已远远超越了镜头下的平凡。向她学习,向她致敬!也希望中国涌现更多这样的平凡人及平凡献血家庭,让我们身边不会有生命因缺血而凋零。
来源:无偿献血宣传科普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