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营养不良、超重、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等疾病和妇女、儿童的营养治疗,对于如何协助患者改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丰富经验。
坐诊时间:每周二全天,周三下午,周四下午,周五上午。
营养科的一大工作重心是给患者制定营养指导建议。我们的营养指导建议是建立在对患者的日常饮食、生活习惯、病情、用药等方面充分了解的基础上的,所以大部分的营养指导建议不会完全相同。但是,有些时候面对不同的患者,我们也会给出相同的营养指导建议,下面举例说明。
不同的患者:异中有同
A患者,女,72岁,患有糖尿病、高血脂症。膳食调查显示:平素饮食规律,食物种类丰富,尤其是早餐的食物种类为8~10种,使用少油、少盐、少糖的烹调方式,蔬菜量略有不足,其他食物的进食量较为符合正常推荐量。患者就诊的原因是:早餐空腹血糖经常偏高,餐后血糖间断测量也呈现偏高状态。她不明白,为什么如此控制饮食后,血糖仍一直居高不下?
B患者,女,56岁,患有糖尿病,近期血压偏低,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膳食调查显示日常饮食中主食的摄入量不固定, 用患者的原话来讲就是:“只要多吃一口 主食,血糖就升高。”可是,从患者的描述来看,她每天的饮食中,主食的量是不足的,同时种类也不够丰富,主食多以精细米面为主。她来就诊的目的是想明确自己血糖忽高忽低的原因,并希望知道是因为吃了什么而导致这种现象。
图片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相同的建议:同中有异
面对A、B患者,我给出的营养指导意见都是:回家记录饮食日记。顾名思义,饮食日记就是每天进食情况的记录。通常情况下,饮食日记应包含进食的时间、进食内容、进食量。但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我通常还会要求她们记录运动情况、用药情况和血糖变化情况。因为饮食、运动、用药都会对患者的血糖产生影响,所以想要弄明白患者的血糖变化到底和哪个因素有关,就需要全面掌握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饮食、运动、用药情况。而一份记录详细的饮食日记,无疑会提供很大的帮助。需注意的是,针对不同的患者,饮食记录的重点不同,记录饮食日记的目的也不一样。
图片
(图片来源:https://www.pexels.com)
A患者
1. 我对她日常饮食搭配存疑。我在和A患者的交流过程中发现,她对营养知识是有一定了解的。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她仍然有血糖异常的问题,原因可能有两个: 一是她在膳食调查中,无意识地将应该养成的饮食习惯当成了自己的饮食习惯,这导致她在膳食调查中呈现出来的饮食习惯非常完美,但由于并不是她真实的饮食习惯,所以她的血糖出现居高不下的现象。二是她只是了解了基础的营养学知识,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而不自知,所以即使她的饮食趋于完美,但血糖仍然存在问题。
对此,记录饮食日记可以帮助她重新审视自己的饮食结构、食物搭配和进食量是否符合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也可以帮助我全面地观察她的饮食情况,从而辨别她的饮食是否有问题,问题出在哪里,从而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
2. 明确运动情况和用药情况。运动和用药情况均会影响血糖,我也可以通过这两者更好地了解A患者的整体情况。同时,由于A患者年龄较大,不适合制定严格的运动计划。所以了解患者既往的运动量,也可以帮助我在她下次就诊时,更准确地估算她的每日能量消耗,从而制定更为合适的能量供给方案。
B患者
1. 明确进食和血糖变化的关系。临床中经常能碰到患者对于某种食物有偏见, 认为只要进食了这种食物,就会导致血糖升高,殊不知其实是不良的饮食习惯和饮食搭配导致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需要患者记录饮食日记。
在膳食调查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B患者的主食种类并不丰富,但是花样却不少。煎饼、面包、馒头、油饼、油条、烧饼、饼干等都是她的最爱,她坚称这些食物的进食量都不多,同时没有发现吃完之后血糖会有升高现象。她还补充说到,如果晚上不吃主食的话,睡前会感到饥饿, 于是她就会吃烤馒头片、苏打饼干等来充饥。然而,B患者从来都没有留意自己感到饥饿时的血糖水平,以及吃完上述食物之后第二天的空腹血糖水平。
这样一来,到底是什么因素引起她血糖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呢?我也无从说起。因此,记录饮食日记就很有必要了,而且应重点嘱咐她测量餐前、餐后血糖,这对明确某一餐对她血糖的影响至关重要。
2. 除外运动和用药的干扰。即使患者进食了不合理的饮食后,血糖仍相对正常,但并不能说明她的饮食是合理的。临床还要关注患者是否在餐后运动了。同理,如果患者进食了合理的饮食,但餐后血糖偏低,也不能说明饮食不合理,还要看看患者的用药情况是否合理。因此,运动和用药的记录在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日记中也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首发于《医师在线》杂志,点击下方二维码或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