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哺乳期妈妈们的聊天—困与惑

时间:2018-11-01




        「这是一档认真瞎聊天的文字节目。」


        《圆桌会谈》第2期 

        // 写在前面的话 //
        今天要聊的这个话题,
        也算是构思很久了。
        作为一个已婚、但还未孕的老姐姐,
        尽管以前在工作中,
        接触过很多孕妈妈。
        毕竟自己还没生,
        怕除了专业以外的话题,
        没法聊的很全面。


        所以,
        今天邀请了几位我的好盆友们。
        来聊聊这个30岁的女性们,
        都可能有共鸣,
        20岁的小姐姐们,
        可能也会好奇感兴趣的话题。


        「 哺乳 」


        顺带提一句,
        对「孕期」感兴趣的同学,
        可以去查看往期发布的两篇文章,
        孕期小姐姐必备营养清单(上篇)
        孕期小姐姐必备营养清单(下篇)
        毕竟「孕」在「哺」的前面。




        按惯例,先介绍一下嘉宾们:


        @柴叔(是的,她又出现了)
        “一个曾经热爱卡牌游戏的妈妈。“
        ”至今认为,自己不是个适合养娃的女子。”


            @money
        “四岁男娃的妈妈。“
        “她非说自己是,偏执强迫症但行为懒惰。”


        @里奥妈
        “一边幻想自己还是单身,一边忙着学习育儿经,
        事事亲为的矛盾体。“


        @嘉宝
        “新手妈妈。”
        “正处于哺乳期的焦灼中。“






        今天这四位嘉宾都是我的闺 (塑) 中 (料) 密 (姐) 友 (妹)。


        我本来是想努力挖掘一下哺乳期小姐姐们的苦与痛,结果,这几个人不知道是心太大,还是太自我,或者太懒惰,居然都没能深挖出什么「婆媳大战的血泪史」、「十月怀胎夫妻感情破裂」、「产后抑郁的妈妈该何去何从」之类的情感大作。


        作者表示非常失望。
        不过,还是要特别感谢这几位伟大的麻麻,百忙之中,认真回答了我的问题。
        那我们就开始喽!
        1 // 喂奶

        @柴叔
        未出现木有奶的情况。
        个人认为奶量跟遗传有很大关系,亲妈当初哺育我时奶水就很充足,所以我好像没担心过会没奶。生之前偶尔有过“漏奶”的情况,也算是提前给了信心。

        虽然不愁没有奶,但奶多也是问题,如果不及时喂掉或者挤出来就会堵奶;多出来的奶把奶的通路堵住了,摸起来会变硬,不仅娃吃得费劲,不及时排出还会胀痛,据说严重会导致乳腺炎(反正我没堵到严重的程度)。总之就是不要囤奶,奶没吃完就挤出来,不然堵奶真的会疼,真疼,是真的疼!哺乳期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堵奶,请过好几回揉奶师、去医院揉过几回奶、抹过药还吃过药,费时费钱费心。


        关于夜里喂奶的问题,因为一直跟娃睡一张床,都是直接一吭叽就躺着喂了,然后经常喂着喂着我就睡着了……偷懒的结果就是没法分床睡。

        营养方面,从来不担心母乳的营养,也不担心母乳会影响正常吃饭,感觉娃对食物的兴趣还是挺大的。关于奶瓶,快上班才开始用奶瓶,好像娃适应得挺好的?奶瓶奶嘴的过渡也没遇到什么问题。
        @money
        第一天就有母乳,只是量比较少。
        母乳其实少不少很难定义,因为很多人以为bb哭是因为母乳不够吃,但有时候是因为宝宝需要抚摸或者抱抱,要判断是否因为饿而再喂奶粉,不然容易过度喂养。而且要坚持母乳喂养,不然就会没奶。
        不会担心母乳营养不够,因为我了解过母乳在不同时期的成分,而且在相应的时间有添加辅食。哺乳时吃东西我都很注意,怕没奶,也怕宝宝吃了不好。
        我的并发症就是乳房硬结,最尴尬是涨奶没办法挤。

        @里奥妈
        本来觉得胸小奶也不会很多,没想到剖腹产当晚就有奶了,但是我每次亲喂都会疼,尤其是月子里,也是不明就里。
        我一共就喂了4个月,从一开始也是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白天亲喂,晚上吸奶器吸出来,其实奶不是特别多。但是因为胸小哈哈哈,所以总是涨奶,存不了多少。

        @嘉宝
        孕中后期的时候就有点漏奶了,生完就可以挤出奶了,哈哈。一开始奶比较少,然后产后第三天的时候叫了催乳师开奶通乳,通了后奶量就慢慢上来了。对了,还喝了两次通草什么的,我妈逼我喝的,说可以通乳,好像喝了是通了一点,不知道是不是错觉,不过后面我也没有喝什么网上疯传的开奶汤啊、鲫鱼汤、木瓜汤什么的,奶也不少,真的要辟谣一下咯。

        我一直都是亲喂的,我也不知道奶有没有营养,反正奶量够就好,没心思想这么多,????。

        哺乳期我就不吃辛辣、生冷、油腻的东西,其他跟平时吃的没区别,我也不知道要吃啥,就补充了维生素和钙片,还有多吃水果。



        // 作者有话说 //
        奶量其实跟饮食关系不大,当然前提也是要吃好喝好,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液体摄入就可以了。增加产奶量最好的方法,还是通过宝宝吮吸乳头来刺激乳汁的分泌,也就是亲喂。如果奶量比较少,可以试试增加哺乳的次数。

        如果处于无法亲喂的情况,通常也会建议妈妈们每2-3个小时,用电动吸奶器双侧同时吸15-20分钟,模拟宝宝吮吸动作,这个方法也可以增加奶量。

        貌似楼上的各位都觉得揉奶师/催乳师管用,感兴趣的话也可以试试。不过我曾经听物理治疗师讲过,如果已经出现乳腺炎,再多次按摩通乳,可能会加重炎症,最好还是咨询一下专业人士。

        另外一个想说的,是乳头错觉。有些宝宝在刚出生的时候,过早的接触了橡皮奶嘴,这种奶嘴的出水口比较大,宝宝不用费很大力气就可以喝到奶了,再次尝试亲喂的时候,就会拒绝。如果奶量不够或是其他原因,需要提前用奶嘴的话,建议使用仿真母乳奶嘴。还有一种辅助工具叫做:SNS辅助哺乳系统,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了解一下。篇幅有限,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解释。


        2 // 坐月子

        @柴叔
        一直被提醒月子坐不好会落下这疼那疼的毛病,没想到在我身上也中了。因为侧切伤口疼,睡觉只能平躺,平躺还不能把腿放平,只能弯着膝盖,结果导致现在天一凉就膝盖疼。

        月子饮食要感谢亲爱的麻麻,每天变着花样给我做好吃的,然鹅就算是亲妈做的天天吃也不觉得好吃了(麻麻对不起)……食欲大概还行?反正不至于吃不下。饮食方面个人感觉就是要营养均衡食物多样,而且不要吃得太油腻,小心堵奶。
        当然月子饮食也存在很多陋习和误区,像什么坐月子一定要喝小米粥?醪糟?求辟谣。还有什么开奶的公鸡汤、猪蹄、鲫鱼汤,说实话我都觉得是瞎扯。反正我不觉得有什么是坐月子一定要吃甚至天天吃的东西。

        @money
        不能受凉,要注意休息。饮食没有特别注意,娘给啥就吃啥。但是我妈做的饭不怎么好吃,不过我食欲很好,因为喂奶随时感到饥饿。
        不过有时候吃了一些食物,会再有恶露,这是为什么呢?(作者:并不知道,请询问你的妇产科医生。)
        @里奥妈
        我请的月嫂在家里,所以感觉月子里也没有什么特别需要操心的,也没有忌讳什么,正常饮食,并无大补。


        @嘉宝
        坐月子的时候是我妈专门给我弄的月子餐,第一个星期就清淡为主,喝粥、吃面、馄饨什么的。然后,后面几个星期就开始吃鸡、鸡蛋、姜和醋,说是我们这边的月子餐都这样,??????

        虽然我妈每天变着花样煮鸡给我吃,但我也吃到快吐了,为啥做月子一定要吃鸡、吃鸡蛋,还说一天要吃一只鸡和6、7个鸡蛋,疯了吧。

        我妈和我婆婆还逼我喝什么客家米酒,我都要骂人了,赶紧辟谣啊。还有就是我妈会每天煮红豆水或者红枣水给我当开水喝,感觉这个还挺有用的。

        第三个星期开始就每天炖鸡汤,因为侧切伤口愈合不太好还煮过生鱼汤,差不多就这样。我觉得真的不能吃太油腻的东西,一开始鸡汤太油没过滤导致宝宝消化不好,有奶瓣,后面吃清淡了就好多了。对了,生完之后我妈还专门买了生化丸给我吃了几天,说可以帮助排淤血。

        // 作者有话说 //

        感觉十女九侧切啊,好痛!

        月子餐其实真的就像柴叔说的,保证营养均衡食物多样就行了。主要注意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所以多吃点鸡和鸡蛋是对的,但是每天一只鸡加6-7个鸡蛋就太多了!而且蛋白质丰富的食物,除了鸡和鸡蛋还有很多,比如:其他的肉、鱼、虾、乳制品、豆类、坚果等等。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哺乳期我们的身体对于钙和碘的需求比平时要高。每天要保证至少3杯牛奶或者等量乳制品,吃不到的话,可以通过钙片补充(建议摄入量:1000毫克/天)。碘的话,就多吃点海鱼(每周2-3次),并且使用加碘盐。

        客家米酒这个东西,我也听说过...可能是因为以前条件有限,米酒/黄酒含酒精,热量比较高,可以帮助补充体力吧。客家名菜:黄酒炖鸡。不过,酒精还是不建议在哺乳期摄入太多(尤其是前三个月,宝宝的肝脏还没有发育完全)。最安全的是:完全不要摄入酒精。如果真的想喝酒,要在哺乳后立刻喝,并且每次最多只能喝一个标准杯(100毫升红酒/250毫升啤酒),还有喝酒后2-3小时后再哺乳。

        另外一个,茶/咖啡/碳酸饮料中的咖啡因会不会有害处?咖啡因确实会随着母乳传递给婴儿,但是少量一般没事,每天摄入含咖啡因的饮料不要超过2-3杯。


        要不要避免吃辣的,或者其他重口味的食物?不需要,妈妈吃的口味越杂,宝宝以后越不容易挑食。


        3 // 母乳和奶粉

        @柴叔
        奶多任性,不考虑奶粉。母乳即便宜又省事,奶粉冲起来好麻烦,而且冲好了娃也不吃。
        @money
        母乳还是比奶粉好吧,没有考虑过用奶粉来代替母乳。不过一直都有使用奶粉,奶粉是母乳很好的补充。但是贵,而且会容易热气,宝宝会拉不出??。
        @里奥妈
        奶不是特别多,一开始就是是母乳和奶粉混合喂养。
        @嘉宝
        当然是母乳好啊,省钱、方便,没考虑过用奶粉哦,奶够,不考虑。
        // 作者有话说 //

        建议:在前6个月,尽量纯母乳喂养。母乳喂养的好处很多:含有很多活性物质,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更容易消化吸收,不容易便秘;增强母子间的感情。

        有一些早产儿刚出生的时候,身体还很虚弱,需要待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保温箱里,只能通过静脉营养给予支持。这个时候,我们往往会建议爸爸妈妈,每天进行袋鼠疗法(Kangaroo Care),和新生儿肌肤接触,能够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是不是很神奇!

        有些妈妈的奶来的比较晚,耐心的等一等,小盆友刚出生的时候体内还有一些储存的营养,可以扛一段时间。如果实在奶量不够,可以搭配奶粉喂养。也不需要因为给宝宝喂奶粉,而感到愧疚,每个人的情况都不一样嘛。不提倡的是,觉得国外的奶粉比自己的母乳营养好,强迫喂奶粉的行为。也不要给宝宝喂水!不需要也完全没有必要!

        母乳喂养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可以瘦!产后如果纯母乳喂养,在产生母乳的时候,身体会自然消耗热量。前六个月,每天约产出807g母乳,会消耗675kcal的热量。产后至少4-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加上适当的饮食调整和逐渐恢复运动,对于能及时在产后恢复体重很有帮助。但是不要为了减肥,过度限制自己的饮食哦,这样对宝宝和自己的身体都是不好的!

        需要注意的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6个月左右一定要开始添加辅食(添加辅食的时间点是:不早于4个月,不晚于7个月),而且要注意增加含铁丰富,或者有强化铁的辅食。因为母乳中含铁量较低,这个时候宝宝体内先天储备的铁也已经消耗的差不多了,防止出现缺铁性贫血。

        4 // 生产后遗症

        @柴叔
        下垂?变松?说实话我都不care,反正我懒,这都是不可避免的……当然对于能够坚持产后恢复的麻麻们我还是充满敬意的。

        休产假的时候,每次出门时间不能超过两小时,不然娃会饿、奶会涨。但是天天在家带娃真的,你懂的,反正不会太开心,产假后期巴不得赶紧回去上班。夫妻感情?直到现在我依然觉得没娃的二人世界更美好。


        @money
        生理上的后遗症是痔疮。
        生完孩子以后,很难兼顾工作。后来,我妈来帮我照顾宝宝,但是由于意见常常不统一,我就会烦躁生气,会要求她按照我的方式去做,觉得自己的完美主义和强迫症加重了,这个也算是我的后遗症吧。
        @里奥妈
        产后唯一的好处就是大姨妈不疼了。但是坏处包括:免疫力下降引起的妇科疾病,或者无欲望等情况蛮多的。
        而且真的老得快!特别是头半年的睡眠问题就很苦恼,至今也没有整觉睡催人老啊!
        @嘉宝
        产后后遗症就是变胖了,其他也没啥。

        生完最主要是晚上不能睡整觉了,太痛苦了。每天半夜都得起床喂奶、哄娃,想死的心都有,好怀念没生娃之前的日子啊,好想睡觉!!!而且一点自己的时间都没有了,我要逛街,我要去玩啊!


        // 作者有话说 //
        当个妈妈,真的不容易。
        5 // 背奶

        @柴叔
        背奶最大的问题是,单位没有单独的房间不方便,而且夏天天热的时候怕奶变质还要背冰袋。万幸的是背奶期间有车接车送,所以还好啦~
        不过也没有考虑过放弃背奶,因为奶多,不背不行啊……
        @money
        背奶还是很辛苦的。只能去厕所挤奶,我的电动吸奶器声音很大,电池功效不太好,上班时也不是随时都有插头。
        // 作者有话说 //

        呼吁公共场所和公司提供母婴室!厂家努力制造便宜又好用的吸奶器!

        6 // 产假


        @柴叔
        我国的产假制度好像各地不一样吧?反正我歇了5个月,是歇得够够的了。倒是哺乳假应该有明确规定并实行。

        歇完产假的感想:工作使我快乐。

        @money
        我的产假是顺产加独生子女假,还算满意。歌颂我们祖国的生育保险,保障我们在产假时的工资还有一点营养补贴,让我休假也有钱买买买。

        @里奥妈
        因为是自由职业,所以也没有对产假有太多的感觉。
        @嘉宝
        还可以吧,现在都想回去上班了,感觉带娃比上班累多了。
        // 作者有话说 //

        听说哺乳假是可以在产后的一年,享受每天两次半小时的哺乳时间,或者可以晚一小时上班或提前一小时下班,但是没有强制执行。

        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企业实行这个政策!
        7 // 断奶

        @柴叔
        坚持喂到1岁10个月,因为当时说要出差所以就把奶给断了,结果差却并没有出成。为啥喂这么长时间?难道不是全世界都推荐喂到两岁咩?!我觉得母乳喂养对于奶多的人来说很好坚持吧,奶少才会考虑要不要放弃。还有就是奶多的在断奶的时候也要注意,一方面是说娃不吃也不能吸,不然还会促进乳汁分泌;另一方面是一直涨着很不舒服,反正我最后是涨了几天忍不了了用吸奶器全吸出来了,后来也就没啥奶了。另外,不确定炒麦芽煮水对断奶是否真有作用,虽然我喝了好几天。
        至于母乳喂养对工作的影响,当然不会影响工作,我还挺喜欢加班的,再说一遍:工作使我快乐。但对生活还是有影响的,毕竟比起奶娃带娃,我还有其他更想做的事。
        母乳喂养的幸福感?更多的还是责任和义务吧,毕竟喂奶的幸福感大概还是比不上我喜欢的其他事物,不过看见娃吃奶吃得白白胖胖还是挺有成就感的。

        @money
        我是一个十分坚持母乳喂养的人,从我怀孕期间,我就说自己要全母乳到儿子两岁。可是事实并不如我所想的,首先顺产后没在两小时内亲喂哺乳,然后经历儿子黄疸入院,错过了第一个星期的亲喂,到儿子后来出院奶量不够要加奶粉,但是我还是不断努力去增加自己的产量。到三个月左右,我实现了早晚都不用加奶粉。
        到后来工作了,因为没有中午休息,我并没有时间挤奶、背奶,而是涨奶回家喂,我不在家的时间是吃奶粉的。后来一岁半,由于身体每个月都感冒一次,决定还是停止哺乳,就戒了。
        最后喂母乳绝对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有儿子需要自己的满足感,经济实惠,减少奶粉钱,儿子身体好。
        @嘉宝
        亲喂感觉挺神奇的,看着宝宝慢慢变胖长大感觉还挺不错,打算母乳喂到1岁就算了,但不知道能不能坚持了。
        // 作者有话说 //
        国际上比较权威的喂养指南,建议纯母乳喂养至少6个月,然后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开始添加辅食。母乳喂养建议持续到12个月或更久,看宝宝和妈妈的状态决定何时断奶。

        8 // 一句话总结一下自己在哺乳期的感受吧

        @柴叔
        断奶一年多了,当时的感受也记不清了,反正都已经过来了,但说实话并不想再经历一次。经常被人说缺乏身为母亲的责任心、缺少母爱、不是亲妈;对不起我就是这么冷血,孩子不是我的全部,拒绝道德绑架。
        我想发队长的表情包,可以吗?(作者:不可以。)

        @money
        母乳越多,母爱越浓!
        @嘉宝
        一个字累,哈哈。
        // 作者有话说 //
        这么长你都看完了?!给你加个鸡腿!

        一直都觉得哺乳期妈妈是一个很容易被忽视的群体,刚刚经历了十月怀胎的辛苦,生理和心理上都经历了很多变化。在宝宝出生后,家人的重心也会突然都转移到婴儿身上,反而对妈妈的关心变少了。

        很多妈妈在这个阶段,会经历新一轮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和冲击,随之而来的,可能是焦虑、担心和愧疚,反而需要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要认真的讨论这个话题。

        在这次聊天中,也深刻感受到了现代女性和传统喂养理念的碰撞,有更多年轻妈妈会坚持自己的想法。也希望今天的内容可以让你感受到一些共鸣和安慰,不要给自己太大的压力。有些土方法,虽然没有很强的科学依据,如果亲测有用,并且明确不会对身体造成负面影响的,还是值得尝试。
        希望你们在哺乳期都能好好的!


        下周见!
        ????

        参考资料:
        1. Australian Dietary Guidelines, 2013.
        2. FAO,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2004). Human energy requirements. FAO, http://www.fao.org/docrep/007/y5686e/y5686e0b.htm.
        3. National Health an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Infant feeding guidelines for health workers Canberra: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2011.
        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国营养学会,2011.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