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庆专题网
新OA
院史馆
本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诊指南
入院服务
出诊信息
体检指南
医保服务
科室导航
价格公示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学术新闻
技术突破
人文故事
视觉省医
电子院报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科普讲堂
通知公告
最新公告
招采信息
医疗工作
医疗公告
医疗动态
护理工作
护理公告
护理动态
科教工作
科教公告
科研动态
教育培训工作
研究生工作
临床试验
党建工作
党建动态
群团工作
党纪学习教育
本站首页
医院概况
就诊指南
入院服务
出诊信息
体检指南
医保服务
通用政策
省直医保
郑州市医保
省内异地医保
跨省异地医保
科室导航
内科
外科
妇儿
眼科
脑血管病
急危重症医学部
生殖与遗传
综合
医技
药学
健康管理科(体检)
国际医疗中心
职能部门
价格公示
新闻动态
综合新闻
学术新闻
技术突破
人文故事
视觉省医
电子院报
2025年
2024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2年
健康科普
科普文章
科普视频
科普讲堂
通知公告
最新公告
人事招聘
招采信息
医疗工作
医疗公告
医疗动态
护理工作
护理公告
护理动态
科教工作
科教公告
科研动态
教育培训工作
研究生工作
临床试验
临床营养科
首页
>
就诊指南
>
科室导航
>
医技
>
临床营养科
>
健康教育
>
正文
科室简介
专家介绍
工作日志
健康教育
通知公告
风采展示
资料下载
特色技术
服务指南
机构简介
三伏天,茶疗四清法,助你度盛夏!
时间:2018-07-22
暑热难耐的天气,如何养生保健,健康一夏?虽然南北地区解暑祛热的方法根据气候特点有所差异,但说起入伏以后暑期的养生,其实不管南方北方,有一种方法是大家都比较欢迎的,那就是茶饮养生,特别是南方的凉茶和其他的一些茶饮逐渐兴起,更是大家解暑度夏的首选。
解暑在“清”不在凉
盛夏酷暑炎热,最大的问题就是温度高,人们很自然地就会由“热”想到“凉”,觉得一味的寒、凉是解决暑热的唯一方法,其实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从中药茶饮来说,暑热季节的茶饮养生并不简单,应该注意一些原则和方法。
“凉”其实主要是从温度来说,当然对于高温而言,它是一种相反的制约方法。酷热的夏天,人体处在温度较高的环境里,使用一些可以降低温度的方法,包括服用一些寒凉的饮食,自然是一种避暑的好方法,但这只能起到降温的作用。夏热时节的中医养生应该考虑得比这要多一些。笔者认为,中医夏季养生,特别是解暑养生的大法重在“清”,而不是单一的在“凉”,主要有下面四个原则:
清心解暑法
清心解暑,首先是保持内心清净。盛夏酷暑炎热,人体容易闷热不安和困倦烦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静下来、神清气爽,切忌火暴脾气,避免因燥生热,心静自然凉,这样人体才不容易上火。
从中药茶饮的选方角度而言,应选择一些相对平和的,具有清解滋润、调心安神功效的药物来制作茶饮,而不是单一地选择一派“寒凉”,以“凉”制心热。要注意解暑茶饮切忌“透心凉”,很多人把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冷饮直接饮用,这对身体是有害的,有心脏疾病的病患尤其要注意。
【清心解暑茶饮推荐】
1.薄荷清心茶
新鲜薄荷10克。清洗干净,沸水冲泡,放入适量白砂糖,自然冷却后,日服3~5杯,能清凉解暑,服后通体舒坦,精力倍增。
2.莲子清心茶
莲子心10克,甘草3克。沸水冲泡,放入适量白砂糖,自然冷却后服用,可以起到消除烦躁、安稳心神、速效帮助入眠的作用。
3.麦香清心茶
小麦10克,冰糖适量。烧开后煮30分钟,凉凉后饮用。小麦清心解烦。烦热时喝上一杯,清凉解渴,身心自在。
清补解暑法
很多人认为冬令进补,其实要想安度暑期,也要注意“清补”,这个补主要是指针对脾胃而言。中医认为,“脾主长夏”“暑必挟湿”,暑湿的气候对脾胃的影响是最大的,所以对于脾胃虚弱者而言,夏季的“清补”也就很重要,宜坚持益气滋阴、健脾养胃、清暑化湿的清补原则,采取饮食调养的科学方法,选用香甜可口、易于消化、补而不腻的食品配合中药茶饮,起到清补解暑的作用。
、 清补的另外一个提示,是对喜欢长期服用补品的人而言的,夏季进补而不能腻补、蛮补,否则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太过滋腻、热性的补品还是放到冬天用吧。
【健脾解暑茶饮推荐】
1.薏米山药茶
薏米、山药各30克,莲肉(去心)15克,大枣10个。加水共煮30分钟,放凉加白糖少许即成。每日用两次。可健脾益气,改善食少纳呆、消化不良症状。
2.荷叶三仙茶
荷叶5克,生山楂5克,米仁3克。直接用沸水冲泡,泡淡为止,稍冷即可饮用。荷叶有清暑利湿的功效,山楂有消食健胃的作用,米仁则利水消肿、健脾清热,这三种成分放在一起,清香开胃,天气热的时候泡上一壶,不仅能消热解暑,还能健脾开胃。
3.白术茶
炒白术10克左右。水煎服30分钟或用沸水冲泡,可略加冰糖调味,每日饮用两次。白术有双向调节肠道蠕动的功能,所以既能对脾虚引起的腹泻有用,又能缓解脾虚引起 的便秘。对夏季脾胃肠道的养护有很好的作用。
清“毒”解暑法。
这个“毒”可能与传统中医上所说的毒不同,笔者这里所说的清毒解暑主要是针对长期偏嗜烟酒者而言。中医上讲烟有辛燥之气,最易耗气伤肺,肺伤则气失清肃;酒有暴烈之性,亦能耗神伤血。所以,长期“烟酒”就是对自己脏腑的毒害。特别是到了夏天,天气本身燥热,烟酒之“毒”的危害就更为明显,胸闷、咽干、嗓子疼等问题就多了,所以要清毒解暑,调理脏腑。
另外,清毒养生还要注意饮食清洁。夏天食物容易变质,蚊虫较多也容易传播疾病,因此保持饮食清洁相当重要。
【清肺养生茶饮推荐】
1.清肺百合茶
百合10克,绿茶3克。用百合的煎煮液300毫升泡茶饮用,可不用茶叶。
2. 薄荷芦根花茶
薄荷6克,花茶3克,鲜芦根100克(洗净切段)。取水1000毫升,将花茶和鲜芦根煎汤煮沸后,薄荷用纱布包煎5分钟,过滤即成。此茶甘淡清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不但对暑热伤气耗液而津乏口干、心胸烦闷者尤适,而且对咽喉痛痒、声音嘶哑等症也有效。
3.红枣扁豆茶
红枣、白扁豆各100克,红茶10克。加足水共煮,冷后当茶饮。有清热降暑、补气补血、健脾利湿之功,可长期应用。
4.解暑利咽茶
桑叶10克,菊花10克,杏仁10克,冰糖适量。将杏仁捣碎后,与桑叶、菊花、冰糖共置保温瓶中,加沸水冲泡,盖闷约15分钟后,即可当茶水饮用,边饮边加开水,每天1剂。
5.清热解暑法
清热解暑其实就是老百姓经常说的降火。南方凉茶多数以清热解毒、降火的原则组方。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伤阴,再加上脾胃虚弱,容易积滞,所以暑热时节人们时常上火,注意清热祛火是应该的,这也是降火凉茶在夏天受到大家欢迎的原因之一。清热解暑的药茶很多,人们买消暑清火的苦丁茶、野菊花、藿香、金银花、甘草等泡茶喝都可以,不过一定要注意体质差异,特别是虚寒体质的人,一定要注意避免饮用。
【清火降热茶饮推荐】
1.金银花茶
金银花末15克。代茶,开水冲饮,加蜂蜜调服,有防中暑、祛暑热、防肠道传染病之效,可治暑热、小儿生疔疮毒疖等症。此为最常用的民间便方,疗效确切。
2.清火翘柏茶
连翘5克,黄柏1克,甘草3克,绿茶3克。将连翘、黄柏用250毫升水煎沸,取汁冲泡甘草、绿茶5分钟后即可饮用。也可直接冲泡饮用。该茶馀清热消火,解暑。不过口味较苦,可以加点蜂蜜或糖调味。
3.清热二豆饮
绿豆100克,扁豆50克,白糖适量。将绿豆、扁豆洗净,放入锅内煮至熟烂为度,加入白糖,凉服。可以起到清热解暑、健脾化湿的作用。是夏季发热、头痛、口渴、消化不良、清热解暑之首选。
4.茶饮解暑莫迷信
中药茶饮对于解暑养生来说有一定的作用,但也不是万能的,饮用时应该注意体质差异。虽然中药茶饮用安全性较高,但仍有一定的药性,虚寒、体弱有病者喝祛暑茶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饮用野菊花茶后,少数人会出现胃部不适,尤其脾胃虚寒者和孕妇不适宜饮用;甘草有清热解毒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此外,正在服用西药的人,在饮用祛暑茶时,也要注意两者是否可能产生不良反应。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上一篇:
妈妈或宝宝的哪些营养问题,会影响宝宝脑发育?
下一篇:
必看!糖尿病人群超全运动指南
相关动态
2025-03-01
巡视公告
2025-03-06
我院参加2025年河南省“学雷锋 我行动”暨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
2025-03-05
“医路香伴 芬芳时光”香薰蜡牌创意工坊DIY活动成功举办
2025-03-04
消化道肿瘤多学科研讨会举办 永城区域骨干医师受益
2025-03-04
透析妈妈终圆梦 多学科护航河南首例透析患者成功分娩
2025-03-03
第26届全国“爱耳日”大型义诊活动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