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部

关爱老年人 从科学用药做起

时间:2014-08-29

 老年人药物代谢有如下特征:老年人血液循环系统功能下降,肝脏代谢功能减退,肾功能减弱,排泄功能下降,抵抗力下降,疾病增多,体循环阻力增加,药物在体内停留时间长,血液中药物浓度的不正常升高容易导致毒副反应,血浆电解质易发生紊乱而对药物耐受性低等。

 一.建议老年人用药的一般原则:

 1、受益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用药适应症,另外还要保证用药的受益。即便有适应症但用药的风险大于受益,就不应给予药物治疗。

 2、五种药物原则:老年人同时用药不能超过5种。据统计,同时使用5种药物以下的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610种为10%1115种为25%1620种为54%。要明确治疗目标,抓住主要矛盾、选择主要药物治疗。凡是疗效不确切、耐受性差、未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都可考虑停止使用,以减少用药数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种药物时,在病情稳定后仍应遵守5种药物原则。

 3、小剂量原则:老年人除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类等药物可以用成年人剂量外,其他所有药物都应低于成年人剂量。由于现在尚缺乏针对老年人剂量的调整指南。因此,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年龄和健康状态、体重、肝肾功能、临床情况、治疗指数、蛋白结合率等情况具体分析,能用较小剂量达到治疗目的的,就没有必要使用大剂量。

 4、择时原则:择时原则是根据时间生物学和时间药理学的原理,选择最合适的用药时间进行治疗。由于许多疾病的发作、加重与缓解具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变异型心绞痛、脑血栓、哮喘常在夜间出现,急性心肌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病高峰在上午);药代动力学有昼夜节律的变化(如白天肠道功能相对亢进,因此白天用药比夜间吸收快、血液浓度高);药效学也有昼夜节律变化(如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于下午)。

 5、暂停用药原则:当怀疑药品不良反应时,要停药一段时间。在老人用药期间应密切观察,一旦发生新的症状,包括躯体、认识或情感方面的症状,都应考虑药品不良反应或病情进展。对于服药的老年人出现新症状,停药受益明显多于加药受益。所以暂停用药原则作为现代老年病学中最简单、最有效的干预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视

 二.老年人生活中用药需要注意的一些禁忌:

 1、忌任意滥用。患慢性病的老人应尽量少用药物,尤其切忌不明病因就随意滥用药物,以免发生不良反应或延误治疗。               

 2、忌种类过多。老年病人服用的药物越多,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机会也越多。此外,老年人记忆欠佳,大堆药物易造成多服、误服或漏服,最好一次不超过3-4种。

 3、忌用药过量。临床用药量并非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一直增加。老年人用药应相对减少,一般可用成人剂量的1/2-3/4即可。

 4、忌时间过长。老年人肾功能减退,对药物和代谢产物的滤过减少。故老人用药时间过长,会导致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时间应根据病情以及医嘱及时停药或减量,尤其是对于毒性大的药物,更应按“衰其大半而止”的原则,掌握好用药时间。

 5、忌生搬硬套。有的老年人看别人用某种药治好某种病便仿效之,忽视了自己的体质及病症差异。

 6、忌乱用秘方、偏方、验方。老年病多长期、慢性,易出现“乱投医”现象。那些未经验证的秘、单方,无法科学地判定疗效,凭运气治病,常会延误病情甚至酿成中毒,添病加害。

 7、忌滥用补药。体弱老年人可适当辨证地用些补虚益气之品,但若为补而补,盲目滥用,可变利为害。民间就有“药不对症,参茸亦毒”的说法。

 8、忌朝秦暮楚。有的老年人治病用药“跟着感觉走”,今天见广告说这好,便用这药;明天又夸那药好,又改用那药。用药品种不定,多药杂用,不但治不好病,反而容易引出毒副反应。

 9、忌长期用一种药。一种药物长期应用,不仅容易产生抗药性,使药效降低,而且会产生对药物的依赖性甚至形成药瘾。

 10、忌滥用三大素。抗生素、激素、维生素是临床常用的有效药物,但不能当万能药、太平药滥用,否则会导致严重不良后果。

 11、忌依赖安眠药。长期服用安眠药易发生头昏、头胀、步态不稳和跌跃,久用也可成瘾和损害肝肾功能。治疗失眠最好以非药物疗法为主,安眠药为辅。安眠药只宜帮助病人度过最困难的时刻,治疗时应交替轮换用毒性较低的药物。

 12、忌滥用泻药。老年人常易患便秘,如为此而常服泻药,可使脂溶性维生素溶于其中而排出,再加上乳化脂肪的胆汗分泌减少造成脂溶性维生素ABEK的缺乏。因此,治疗便秘,最好调节生活节奏,养成每天定时排便的习惯,必要时可选用药物通便。

 关注老人的健康,科学用药十分关键,愿您身边的老人健康平安。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