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骨组织的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全身性疾病。目前的医疗技术尚无法恢复被破坏的骨微结构,所以做好本病的预防工作相对于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意义。预防的主要目标是增加骨峰值、加强骨骼强度。
骨峰值指的是一个人一生中的最高骨量,决定骨峰值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遗传因素;
二是环境因素;
其中,环境因素是可以后天调节并人为改变的,主要包括运动和营养两方面。下面,我就以最近接诊的一个患者,与大家分享一些预防骨质疏松的要点。
病例回顾
患者,女,45岁,身高167cm,体重85kg,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及高血脂。其母亲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她来营养科就诊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调整饮食结构,控制病情,并延缓自身出现骨质疏松症的时间。
由于骨峰值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根据该患者母亲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症的家族史,我们可以认为其患骨质疏松症的几率也较大。
该患者45岁,处于绝经期前,由于有雌激素的保护作用,目前其骨量丢失应该不明显。若结合骨质疏松症的特点来看,在50岁之后,女性骨密度会有明显的下降,且绝经后5年内骨量丢失还可有显著加速的现象,所以从当下开始预防骨质疏松症,即使不如从年轻时增加骨峰值更有效果,但仍有一定意义。
对该患者进行膳食调查,发现其日常饮食中粗粮、奶类、大豆类食物进食量不足,而肉类、水果类食物进食量较多,蔬菜和蛋类食物进食量基本符合其日常所需。针对生活习惯和运动习惯进行问询时发现,该患者没有运动习惯。
分析及建议
一、钙摄入量不足
通常情况下,我们建议成年人钙的摄入量为800mg/天,青春期人群和中老年人为1000mg/天。补钙以食物补充为主。食物中富含钙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的是奶制品,牛奶、酸奶、奶酪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如250ml牛奶可以提供钙300mg,而且奶中含有的乳糖、氨基酸等也具有促进钙吸收的作用。
结合该患者日常饮食中钙摄入量不足的情况,我建议她每天饮用低脂纯牛奶500ml左右,以满足每天钙需要量的3/4。同时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虾皮、芝麻酱、海带、紫菜、大豆及豆制品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即可保证每天钙的摄入量。
须注意,如果选择强化钙食品补钙的话,需要注意食用量,防止过量食用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对身体产生不利影响;在食用强化维生素D的时候,更要防止进食过量而体内蓄积导致中毒。此外,应合理选择补钙药品,例如胃酸缺乏的患者,不适合服用碳酸钙;患心、肾疾病的人群,须慎重选择钙剂,最好能在综合考虑安全性、不良反应、自身疾病的情况下,咨询专科医生的意见后再服用。
二、肉类摄入过多
虽然肉类中富含蛋白质、脂肪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但是摄入过多的话,会导致尿钙排出增加。有研究显示,蛋白摄入量每增加50g,人体钙的排出量就增加60mg。而且膳食蛋白质摄入过多,还会降低肠道对钙的吸收。另外,肉类摄入过多,会影响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
针对这位患者来说,适当控制肉类的摄入量,对于她的整体健康都是有益处的。
三、缺乏运动
运动可以提高体内激素水平,使钙的利用和吸收增加,还可以增加骨皮质血流量;且肌肉发达也有利于骨骼粗壮、骨密度增高。所以,为了预防骨质疏松,我们通常建议年轻女性在青春期前就开始进行适量的力量训练。
当然,并不是说青春期后再进行力量训练就没有预防意义了。成年后的规律运动有利于维持现有骨量,减缓骨量丢失。有研究显示,即使是绝经期的妇女,若能每周坚持3个小时的运动,也可使总体钙量增加。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一定要坚持,因为一旦停止运动,这种对骨量的有利作用就会随即消失。
由于该患者既往没有运动习惯,要想让她坚持运动,那么在运动方式上就要有所选择。而且高强度、大肺活量的耐力运动和过度运动,对预防骨质疏松并没有好处。因此,我一开始向她提议的运动是散步,每天6000步,可以分2~3次进行,每次走2000~3000步即可。这样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不仅有利于增加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还可以帮助患者控制血糖、血脂,而且不会对血压造成太大的影响。
本文首发于《医师在线》杂志,点击下方二维码或左下角“阅读原文”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