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能量,肿瘤患者不约而同的营养需求

时间:2018-08-16


        不知从何时起,在人们的潜意识中似乎已经把肿瘤和营养不良画上了等号,仿佛它们是一对孪生姐妹。事实上,确实如此,据调查,肿瘤营养不良发病率非常高,达到40~80%。此外,不得不提的是,在肿瘤病人中有20~40%左右的人群是直接或间接死于营养不良!
        现实为何如此残酷?其实,营养不良本身就是一种疾病,只是我们潜意识里不认为它是多么严重的疾病,所以往往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会忽视它的重要性,严重的营养不良(恶液质)同样会让人死亡。况且,现在认为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
        为什么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这就不得不从疾病本身的代谢特点来说了,要知道肿瘤细胞代谢异于正常细胞,肿瘤细胞利用脂肪的能力很差,但会大量利用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来快速供能实现自我大量增殖。此外肿瘤细胞还会产生肿瘤因子,会让我们机体储存的脂肪和骨骼肌加速分解消耗,同时肿瘤因子还会抑制我们的食欲,让我们产生厌食、恶心、乏力等症状,使我们摄食减少。这种消耗 “多”摄入 “少”的情况,必然会让我们的体力每况愈下。
        治疗肿瘤营养不良,最关键的途径无外乎两点。
        1. 通过各种抗肿瘤手段积极治疗原发病;
        2. 早期并且全程有效地增加能量摄入。相信大家对前者并不需要过多科普,反而后者相对来说就知之甚少了。
        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我院住院肿瘤患者平均每天摄入1100千卡左右的能量,离平均目标需要量1800千卡足足差了700千卡的能量,营养状况堪忧。若任其发展,就意味着大概平均每10天体重会下降1公斤左右,这种体重下降的速度,除了能让想减肥的胖子们欣喜若狂之外,相信没有人会感到高兴和喜悦,尤其是肿瘤患者。
        说到改善营养不良,我们都会异口同声“补呗”!是的,确实要“补”,但“怎么补、补什么、补多少”?翻阅国内外权威的肿瘤营养相关医学指南或共识,我们不难发现,充足的能量摄入是防治肿瘤营养不良最为重要的措施之一。值得一提的是,补充能量可不是通过摄入什么鸡汤、鱼汤、王八汤之类的食物(点击标题直接查看:【王萌】住院营养并非喝点鸡汤那么简单)。
        为什么能量如此重要?因为能量守恒是自然界中最基础的法则,对于机体而言,同样适用,当我们机体发生能量出入失衡(即肥胖和瘦弱),均会对健康产生危害。
        能量来源于三大产能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其中脂肪的能量密度最高,是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2.25倍。鉴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摄食量少、食欲差、恶心等实际情况,往往肿瘤患者的膳食也相对清淡,脂肪含量比较少,而更多的是碳水化合物类食物及一些蛋白质类食物,这并不符合国内外权威的肿瘤营养指南或共识推荐的肿瘤营养原则,即适当提高脂肪和蛋白质的供能比例,同时降低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例。
        所以,作为当下被接受程度最高的营养补充方式,即口服营养补充方式(即ONS),经口服用的高能营养液以体积小供能多(能量密度是普通营养液的4-5倍)的特点,开始被人们接受。对于摄食量少、食欲差的肿瘤患者而言,在膳食摄入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足够蛋白质前提下,通过这类高能量密度的营养液,不仅能以少量的液体量为肿瘤患者快速输送大量的能量,同时还能纠正肿瘤患者膳食中三大产能营养素供给不科学的问题。通过口服补充高能营养液,不仅能起到改善肿瘤营养不良的目的,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延缓肿瘤细胞增殖的速度。
        那么,有人会问,高能量密度也意味着脂肪量高,这类高脂肪含量的营养液会不会引起脂肪泻?其实,这类高能营养液是经过特殊设计和配比的,发生脂肪泻的概率非常小。这类营养液的脂肪中有高达25%的比例来源于中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不同于长链脂肪酸,它的代谢特点是易消化、易吸收、快速供能,可不需消化仅需几分钟的时间(长链脂肪酸需3~4小时才能完成)就能直接从肠道上皮细胞吸收,直接输送到肝脏,快速进入肝细胞的能量工厂——线粒体,高效分解,快速供能,且不易在肝脏储存。
        医学新时代,不仅要求医护工作者不断更新理念提高对营养的认识,也要求我们广大的肿瘤患者本身和家属一并更新观念提高认识,树立“营养是一切疾病治疗的基础”的理念。肿瘤患者需要重视预防营养不良的发生发展,未雨绸缪,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选择合适的营养制剂。最终使能量和营养素达到自身每日需求量。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