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聪明快乐,所以在孩子的吃穿住行以及教育上都尽量给孩子最好的。而且很多家长信奉“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早早就通过早教班等各种形式培养孩子的智商情商,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因此很多家长不惜重金培养孩子的情商和智商,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对健康观念培养的投入,也就是不为人知的食商。 所谓“食商”就是指一个人的饮食观念的科学程度与判断能力,说白了就是您会不会科学地吃。 智商决定人的学习和工作能力,情商决定人的社会适应力,而食商则决定一个人最重要的生存基础——健康,相比情商和智商的培养,食商的培养更难,而且对一个人更重要。饮食习惯一旦形成,想改变很难,如果饮食结构不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就容易增加很多慢性病发生的风险,而且在严重结果发生前,很难察觉和纠正。因此,食商的培养急需重视起来,并且越早越好。从小培养起来的食商,会让孩子终身受益,优秀的食商是建立健康身体的基础,也是情商和智商发挥效用的先决条件;没有健康做依托,优秀的智商和情商很可能是昙花一现。 遗憾的是,目前国内食商的培养现状堪忧,中国孩子目前的食商普遍不太高。我国学龄儿童快餐食用率较高,尤其是肉类、煎炸食品、含糖饮料为主的西式快餐。肥胖、营养不良、高血压、近视、糖尿病等本来不应在青少年出现的疾病也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很多家长对某些食物的摄入存在偏见,视之为洪水猛兽,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营养单一现象也屡见不鲜,也造成了孩子们某些营养摄入的不足。 在门诊过程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家长带着孩子来咨询上面说到的饮食问题,这些问题大都是从小养成的,甚至从孕期就开始了。孕期的营养均衡对孩子的健康会产生很重要的影响,它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婴儿对辅食的接受和后续多样化膳食结构的建立。如果孕妇食用了不健康的食物,孩子可能会出现忧郁、焦虑、脾气暴躁的现象。因此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提出,开展生命早期1000天营养健康行动,提高孕产妇、婴幼儿的营养健康水平,其实就是培养孩子的食商。 所谓“生命早期1000天”是指从女性怀孕的胎儿期到宝宝出生之后的2岁,这1000天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一个人生长发育的“机遇窗口期”。 它是人的体格和大脑发育最快的时期,这期间的营养状况与一生的营养与健康状况息息相关,不仅影响体格生长和智力发育,还与成年后慢性病的发病率有明显联系。“生命早期1000天”具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胎儿期(即孕期)、6月龄内的婴儿期、7-24月龄的幼儿期。针对这三个时期,《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给出了相应的膳食指导: 1 孕期
孕期胎儿的生长发育、母体乳腺和子宫等器官的发育,以及为分娩后乳汁分泌进行必要的营养储备,都需要充足的营养。孕期除了均衡饮食外还要补充叶酸,常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猪牛羊等红肉、猪肝等动物内脏、鸭血猪血等动物血,同时搭配吃维C含量丰富的蔬果以促进铁的吸收,选用碘盐。
2 6月龄内婴儿 这个阶段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内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母乳中适宜的营养水平既能提供充足而适宜的能量,又能避免过度喂养。因此,对6月龄内的婴儿应给予纯母乳喂养。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纯母乳喂养四个月以上可以降低婴儿呼吸道感染、腹泻风险,对神经系统发育也有好处,甚至可以提高成人期的智商分值。 母乳喂养还要做到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即顺应喂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 3 7-24月龄 该阶段也是形成饮食习惯的重要阶段,一旦养成某些不良饮食习惯,以后要纠正过来就很难。有些孩子从小喜欢吃口味重的食物,这些孩子的味蕾从小就受到浓厚味道的刺激,逐渐地他们就会对一些味道不够重的食物失去兴趣,尤其是那些甜味、香味不是很重的天然食物。而他们往往会越来越喜欢添加了大量蔗糖、甜味剂、香精、色素的加工食品,这样的习惯一旦养成,后果将十分严重。所以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婴儿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长期健康。这个阶段要继续母乳喂养,并逐渐添加辅食。从富含铁的泥糊状食物开始,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 研究发现,出生17~26周的婴儿对不同口味的接受度最高,而26~45周的婴儿对不同质地食物的接受度较高,所以家长要适时添加与之相适应的不同口味、不同质地和不同种类的食物。这个阶段婴幼儿逐步体验和适应多样化的食物,从被动接受喂养转变到自主进食,也就是要学会自己吃饭。 这个时候父母要做到顺应喂养,提供丰富的安全有营养的食物,鼓励和协助孩子但不要强迫孩子进食,具体吃什么、吃多少,则应由婴幼儿自主决定。还要避免电视、玩具等对孩子注意力的干扰。可以给孩子一个小勺,增强其对食物和进食的注意与兴趣,并促进孩子逐步学会独立进食。父母应对食物和进食保持中立态度,不能以食物和进食作为惩罚和奖励。 据研究,婴儿需要尝试7-8 次后才能接受一种新的食物,而幼儿需要尝试10-14次后才能接受新的食物。 当婴幼儿拒绝某种新的食物时,父母要有充分的耐心,反复尝试。鼓励婴幼儿尝试各种不同口味和质地的蔬菜和水果,可增加其在儿童和成人期的蔬菜和水果摄入量。研究表明,婴儿10月龄前未尝试过“块状”食物,喂养困难的风险增加。辅食应保持原味,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保持淡口味。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偏食挑食的风险。淡口味食物也可减少婴幼儿盐和糖的摄人量,降低儿童期及成人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最后还要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物,进餐前洗手,保持餐具和进餐环境清洁、安全,让孩子从小就建立良好的食商基础。 培养食商,从关键期开始,从现在做起!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