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乳糜胸的营养治疗

时间:2018-01-17

        什么是乳糜胸?会出现什么营养方面的问题呢?
        乳糜胸是指淋巴液在胸腔内的异常积聚,是一种罕见病[1]。主要原因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淋巴管内淋巴液(乳糜)外漏,使胸腔积液呈现白色、乳白色或浑浊外观。乳糜胸病因复杂、大量淋巴漏出液导致营养流失、机体内环境紊乱,如不及时诊断及正确治疗,其死亡率较高。
        乳糜胸患者可出现如下营养问题:水分丢失、电解质丢失和蛋白质丢失。临床上往往导致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患者营养不良、体重减轻、免疫功能减退、易发生感染及应激性溃疡,严重者发生呼吸、循环系统衰竭,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乳糜胸的营养治疗原则
        乳糜胸的营养治疗主要针对其水分丢失、电解质丢失和蛋白质丢失,在乳糜胸治疗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乳糜胸发生早期,引流量大时需要禁食,从进行肠外营养支持,再逐步过渡到肠内营养支持,最终过渡到正常饮食。
        其中,全肠外营养支持(TPN)中的脂肪乳剂直接进入静脉血,不再由淋巴转运,大大减少乳糜微粒的生成。TPN同时为机体提供充足的营养素,改善营养状况,为瘘口的闭合提供有利条件。
        乳糜胸的肠内营养(EN)支持,采用营养成分明确的高能量、高蛋白、低脂肪配方的特殊用途医学配方食品,具有易于消化吸收、营养成分齐全、能保证能量及营养素摄入的优点,尤其某些肿瘤术后给予管饲EN的患者,其实施EN依从性高,能保证足够营养素摄入,是改善乳糜胸患者营养不良、促进瘘口愈合、促进早期康复的重要措施。
        在患者可以口服饮食的情况下,逐步让患者从全肠外营养支持(TPN)到部分肠外营养(PN)+部分肠内营养(EN)再到完全肠内营养(EN),最后再过渡到膳食治疗,乳糜胸患者的膳食以低脂、高蛋白、高纤维饮食为主。
乳糜胸患者的营养治疗要点
        1. 适当增加能量摄入
        患者能量和正常人相比能量需求有所增加。能量摄入在30~35kcal/(kg·d),结合患者活动能力适当增加,如有发热亦需要增加能量供给量[2]。
        2. 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
        乳糜胸患者的蛋白质需求有所增加。蛋白质供给量可达2.0~3.0 g/(kg·d)。蛋白质每日的摄入量占总能量的15%~20%。
        3. 限制脂肪的摄入
        乳糜胸患者的肠内营养液及膳食中的脂肪含量建议低于健康成年人。其供能比占总能量摄入的15%~25%,尽量控制在20%以内。
        4. 摄入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乳糜胸患者能量的主要来源。碳水化合物供能比占总能量的55%~65%。
        5. 摄入适量的矿物质
        保证每天各矿物质的总量供应与健康人群基本一致。同时临床检测电解质水平,对于低于正常值的矿物质,如钾、钠、钙等,需要额外补充。在膳食中,患者需要摄入足量的来源于天然食物的矿物质。通常建议多摄入富含钾的食物以补充丢失的电解质。
        6. 维生素
        注意均衡饮食,以提供各种天然食物的足量维生素。
        7. 水
        患者水的需要量要考虑淋巴漏出液的量,以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为目的。不应摄入含咖啡因的食物(如浓茶、咖啡等)。
        8. 膳食纤维
        从肠内营养过渡到普通膳食的患者建议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食物选择要点
        ①. 多摄入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包括奶类及其制品、瘦的畜禽肉类、鱼虾类、豆类及其制品,尽量避免选用全脂牛乳。必要时可选择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乳清蛋白粉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②避免使用动物油脂,减少烹调用油,脂类中可选用中链甘油三酯(MCT)作为能量来源,因为中链甘油三酯(MCT)可以快速完全氧化,吸收后直接由静脉进入血流,减少乳糜液[3]。中链甘油三酯(MCT)可代替烹调用油,用来烹调鱼类、肉类、禽类等食物,但要注意所有烹调用的中链甘油三酯(MCT)均应吸收到食物中去,才能保证充分利用。它也可用来作为蔬菜、点心的配料成分,如调味汁、色拉油等。
        ③足量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谷薯类和蔬菜水果类,以保证全天足量能量的摄入。膳食中注意避免摄入添加油脂的主食和点心。
        ④同时新鲜的蔬菜水果也是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的重要来源,注意均衡多样化补充。多摄入含钾丰富的食物,如口蘑、榛蘑、黄豆、紫菜、银耳、甜椒、黑豆、桂圆、橘子和葡萄等。
 乳糜胸患者高能量高蛋白低脂一日参考食谱:


        参考文献:
        [1] 丁嘉安,姜格宁,高文.肺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
        [2] 胡雯,于康,周春凌.医疗膳食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3] 蔡东联.实用营养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