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带您了解医院的营养门诊

时间:2018-01-24



        中国自古就有“救治于后,不若摄养于先”的保健理念。所谓“摄”,指摄取营养,而“养”,是调理脏腑。现在许多人也已经意识到“病是吃出来的”,但一旦肥胖,继而查出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痛风、慢性肾病和脂肪肝等,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检查、吃药,很少有人主动去营养门诊求助营养医师设计合理的膳食方案。为什么呢?或许因为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学到很多营养知识。

获取营养知识的途径
        下面,我们比较一下几种常见获取营养知识途径的优缺点:
        书籍、报刊、杂志等平面文字媒体  在各大图书卖场中,总能见到养生书籍的身影,种类繁多,这也是很大一部分老年朋友获得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买上一本养生书籍,可以回家仔细阅读,也可反复斟酌,将知识融会贯通,还可随时查阅。但是这类养生书籍可能会用到一些专业术语,不容易理解,而且老百姓不能够区分哪些知识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而盲目遵从,反而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电视节目、科普讲座  电视节目和科普讲座也是中老年人获取营养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两种方式都会请养生方面的专家给老年朋友们讲授营养相关知识,它们的共同优点是讲的内容通俗易懂,一般是大家比较关心的话题,而且在讲授过程中会加人一些相关图片或实际案例等,能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但缺点是事后若想查阅相关内容不太方便,而且一般讲座或节目都是面对大众,不会针对性地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也不易与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口口相传的偏方  这是非常不提倡的方式。所谓的偏方基本是道听途说的消息,可信度比较低,即使是正确的内容经过口口相传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歪曲,如果盲目跟从,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威胁生命。

营养门诊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了解营养医师。营养医师,不仅了解与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而且熟知食物的成分、特性,通过对就诊者进行营养指导,可预防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能间接降低医疗费用。“真正维护健康,并不是依靠医生或药物,而应当让身体得到均衡的营养补充。吃得合理、吃出健康才是最划算的事。”这是营养医师一贯的理念。
        营养门诊有专业的营养医师坐诊,能深入浅出地为患者讲授科学的营养知识,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治疗方案,解决其最需要或者最关注的问题,提供专业的营养指导。如果患者有不懂的地方,还可以随时向营养医师提问,沟通交流。复诊时,营养医师根据患者各方面变化情况为来访者调整营养治疗方案,对营养状态实行动态监测。而且,相对于其他门诊来说,花费较少,只需挂号费用和一些基本的生化检查费用,营养治疗制剂也相对便宜。对于慢性肾衰、糖尿病、痛风、高血脂、冠心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尿路结石等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更需要适当的营养治疗配合药物治疗共同促进机体的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营养门诊并不是只针对那些已经存在营养问题的人,更适合需要长期营养监测的人群。很多人认为只要没有出现症状,就没有必要看病,但这并不代表不存在营养问题。营养医师可以对来访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是否存在营养风险,从而给予适当的营养指导。所以说,虽然很多人都意识到了“吃”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选对“方式”。营养门诊是不错的选择。

哪些人需要看营养门诊
        1. 慢性肾衰、糖尿病、痛风、高血脂、冠心病、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尿路结石等慢性疾病的患者,需控制饮食与治疗配合;
        2. 手术或放疗、化疗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不良者;
        3. 需减肥或增肥者;
        4. 处于亚健康状态,希望通过合理饮食预防疾病的人群;
        5. 孕期及产后妇女,幼儿、学生、老人等需特殊营养照顾的人群。
        其实任何人都可以常到营养门诊转转,一定有收获。

营养门诊就诊准备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更好地接受个性化的营养指导,您最好做如下准备:
        1. 做一个三天的食谱记录,写明食物大概摄入量情况;
        2. 带上您最近的体检报告,如血常规、血生化、肝功能、肾功能等化验报告(如有可能带上近一两年的结果,以便了解渐进趋势);
        3. 自己记录不适症状,以便营养医师结合您的主观症状来判断是否存在营养问题;
        4. 记录体重变化,体重是反应机体长期营养状况的最简单的指标。











        《中国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相关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