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营养科

为了预防过敏而推迟辅食添加?你的知识需要更新了!

时间:2018-07-16


        上上周末,我的几个好朋友去香港参加了第七届亚洲营养师大会,虽然我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去成(所以你们会发现我上周没有更新文章),但是有看到她们分享的一些话题,其中关于食物过敏与辅食添加的内容,是我一直感兴趣、也一直深入了解和应用的。讲者所谈及的一些高水平文献和证据,是近几年来最轰动业界的研究,也因此而让专业团体修改了关于过敏高风险宝宝辅食添加的推荐指南。
        所以,有必要分享给大家。万一你们听到的观点已经OUT,那就赶紧更新,避免误区。
        也请将你更新的知识分享给有需要的家庭 ??

        首先,家长朋友们应该知道三个基本点:
        1. 本篇所指的食物过敏是IgE介导的过敏
        2. 哪些宝宝是过敏性疾病的高风险宝宝?
        3. 哪些食物是容易引发食物过敏的食物?
        一般情况下,只要父母中有一人发生过“过敏”反应(不论是来自食物、药物、紫外线、冷空气……),宝宝就会有发生过敏的几率,而如果父母双方都发生过过敏反应,宝宝发生过敏性疾病的风险就会加倍——正所谓:“人生在世,先拼基因,再拼运气”……
        所以,我们把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宝宝统称为高风险宝宝(不过,这绝对不意味着有家族史的宝宝就一定会遭遇过敏,别忘了:拼运气!)。目前,食物过敏在婴幼儿及儿童中的发生率为0.02%~8%,现实生活中,大约有30%的父母认为自己的宝宝在进食某种食物后有不良反应,但是,这其中有三分之二以上都是被误解的过敏(也就是说:并非过敏)。因此,如果担心宝宝对食物有不良反应,请一定要求助于对过敏性疾病较为专业的儿科医生和营养师,不要自己闷着头瞎猜测瞎担心。
        全世界范围内,容易引发过敏的食物主要包括:
        奶(包括了牛奶、羊奶,以及这两类来源的普通配方奶粉)及奶制品(包括了酸奶、奶酪,以及含有奶类成分的饼干、面包、糕点等);
        蛋类(包括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鸽子蛋);
        带壳的水产类(包括贝、虾、蟹等);
        鱼类(主要是白色肉质的鱼类);
        小麦及其制品(比如:面条、馒头、面包等);
        大豆及豆制品(比如豆腐、豆腐干、豆浆等);
        花生(包括可能含有花生的巧克力、饼干等);
        坚果及种子类(比如杏仁、腰果、芝麻等,以及含有这些成分的糕点、饼干、巧克力等);

        那么,这些原本很美味的食物,对于过敏宝宝而言,会带来哪些痛苦呢?食物过敏导致的不适反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系统的这些症状,并且,都是在进食可疑食物后快速出现的!有多快呢?最短可以是以秒来计的,最慢也不会超过24小时——也就是说,超过24小时才出现的可疑症状,往往不是IgE介导的过敏反应(比如乳糖不耐受)。并且,IgE介导的食物过敏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有可能是致命的,而非IgE介导的不适反应虽然也会让宝宝很难受,但至少不会这么迅速威胁生命:
        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便秘、便血等
        皮肤黏膜症状:荨麻疹、血管性水肿,口腔、皮肤瘙痒等
        呼吸道症状:喉头水肿、哮喘等
        严重的食物过敏反应会导致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

        听上去好吓人,是不?所以,既往,很多医生会建议有过敏风险的宝宝、或者在4个月前就已经有湿疹、腹泻等不适的宝宝在辅食添加阶段避开这些食物,甚至会建议等到宝宝1岁以后再添加。理由是:宝宝大一些以后,消化系统和免疫功能更成熟了,就无惧威胁了……
        屋主相信你一定也被安利过这样的知识。
        然而,人类社会总是在进步的,科学研究绝对不会放过任何成长的机会,为的是一个全球人民共同的目标——健康+长寿。


        所以,接二连三地,有学者通过大量的研究样本和数据(都是来自人类小宝宝的,而不是小动物的哦),纷纷得出这样的结论:
        太晚接触容易致敏的食物(特别是鸡蛋、花生、鱼),反而对于后期的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包括食物过敏)无益,而越是高风险宝宝(包括母乳喂养期已经有较为严重的湿疹的),越应该考虑在满4个月后就尽快添加这些食物。


        2017年欧洲儿科胃肠病肝病和营养协会(ESPGHAN),在针对欧洲健康足月儿的辅食添加指南性意见书中特别强调:
        近年来的各项研究显示:延迟添加容易导致过敏的食物,并不能降低晚期过敏性疾病(包括食物过敏)的发生风险,因此,无论有无特异性疾病家族史,只要宝宝满4月龄,任何可能导致过敏的食物随时都可以添。对于花生过敏高风险的婴儿(LEAP研究定义为严重湿疹和/或鸡蛋过敏者),建议在专科医生指导下于4-11月龄间尝试添加花生。
        而美国、澳洲、日本等地的相关指南,也都统一推荐有过敏风险的宝宝,在4-6个月之间开始辅食添加,且尽早接触高风险食物(包括有明确较为严重湿疹史的宝宝们)。同时强调:除非明确对这种食物过敏,否则一定不要晚于12个月龄添加。
        (要特别提醒那些坚持1岁以后再给宝宝吃鱼虾的家长们:中国人好像特别在意鱼虾类食物,但是有些在意可能只是我们过度担忧了!)





        不过,具体的添加量,学者们还有争议,有待更多的研究去确定。目前,基于一个简称为EAT的研究,每周2克的添加量,在这篇研究中被证明是安全的(有没有觉得很难掌握?其实就是宝宝勺子的不到1/4的量),而大多数研究认为少量开始,缓慢增加量,是较为稳妥的做法。

        (小提示:请将鸡蛋、鱼等加热熟透再微量添加)

        另外,不要因为做了过敏源检测、出现了阳性结果就惊恐得什么都不敢给宝宝吃——实验室的检测结果,只能是个有力参考,而不是绝对禁忌(化验结果有一定的假阳性可能,也就是说结果虽然显示是阳性,但宝宝其实对这种食物没有过敏反应)。专业人士一定是要结合宝宝进食可疑食物后的症状表现、停食这种食物2-4周待症状改善或消失后再次进食时会不会出现同样的症状、化验室检查等,来判定宝宝是不是对这种食物过敏。

        还有,那些被称为IgG检测的,都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食物过敏源检测(IgE),不要混为一谈。


        读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问:家长自己怎么判定宝宝是不是食物过敏呢?
        前面说过了,食物过敏是个急性反应,这是第一判断要点。另外,前面也列举了在24小时内出现哪些症状,要考虑有可能是新食物惹的祸。基于此,如果怀疑某种食物让宝宝过敏,请先停止添加这种食物,然后尽快求助过敏性疾病相关专业的儿科医生和营养师,让专业人士帮助你筛选判断、并决定后续措施。万一已经出现严重过敏反应,请及时呼叫120急救。
        不过,必须一提的是,很多食物引起的非IgE介导的过敏反应,也有可能在进食食物数小时内引发比较严重的不适反应,不过,基本是以消化道症状为主(比如:腹泻、呕吐等),不伴有皮肤或呼吸道症状,也不伴发热或低体温……不过呢,对于菜鸟爹妈而言,一定是傻傻分不清,那就也请及时停喂可疑食物,及时给宝宝喝水补液(补充经由腹泻呕吐丢失的量),并及时带宝宝就诊儿科专科。


        这里,还要额外就牛奶蛋白过敏多唠叨一句:如果母乳喂养的宝宝被发现牛奶蛋白过敏,请哺乳的妈妈一定不要盲目规避很多食物,一定要在专业人士指导下考虑食物禁忌问题。我们经常看到有妈妈把自己饮食里所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都停掉了(就是前面说的那八大类),结果:妈妈营养差、母乳营养差、宝宝吃不饱——导致恶性循环,特别遗憾。
        好了,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吧,有关过敏的其它话题以后再续(腰疾来袭,趴着写得我有点儿累……)



        题外话,关于亚洲营养师大会,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官网游览:http://acd2018.org
        遂谦碎碎念
        食物过敏真的不是个简单事儿
        强烈建议有困难找儿科临床专业人士


相关动态